第14 課 從中日甲午戰爭到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以不同的形式展開了 的斗爭。
請思考1:下列形勢圖反映了三個不同時期中國近代通商口岸的變化。請通過口岸分布的特點,說明中國民族危機是怎樣不斷加深的。
二、義和團運動
1.起源:又名 ,原是民間結社組織。懷著樸素的愛國激情,反對帝國主義侵略。
2.口號: ,表明義和團打擊的對象是 。
3.發展:清政府無力鎮壓,轉而采取“ ”的策略。19世紀末,勢力迅速遍及 。
4.結果:在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鎮壓下,義和團運動失敗。
5.歷史意義:體現了中國人民 的英勇斗爭精神,打擊了 的囂張氣焰,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清王朝的 。
請思考2:義和團運動失敗的原因是什么?說明了什么?
三、八國聯軍侵華
1.背景:
(1)原因:甲午戰后,隨著民族危機的加深,中國人民反抗帝國主義侵略的斗爭不斷高漲,由民間組織的義和團自發組織的反帝愛國運動,將斗爭矛頭直指帝國主義。
(2)借口:“ ”。
2.過程:19xx年,八國聯軍在 率領下從 進犯 ,義和團向 和 發起猛攻。
3.結果:19xx年9月,八國聯軍脅迫清政府簽訂 。
內容:清政府賠償各國白銀 兩,分 年還清,本息共 兩,以 、
作抵押;在北京設 ,允許 駐兵保護;準許各國駐守 鐵路沿線戰略要地;懲辦“首禍諸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