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 課 從中日甲午戰爭到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東北前線戰事緊迫,軍費告急,卻同各地一樣收到必須“報效”慈禧太后六十慶典銀兩的諭旨。將軍長順為討好慈禧,硬從遠不敷出的軍費中開銷一萬兩“報效”銀,迅速上交。(摘編自《甲午戰爭的歷史教訓》)
根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梁啟超說:“蓋十九世紀下半世紀以來,各國之戰爭,其勝負皆可于未戰前決之。”此
觀點適用于對甲午戰爭的分析,請具體說明理由。(19分)
(2)甲午戰后,有人說:“日本與中國戰,并不是日本與全中國戰,不過是與北京政府戰。”
談談你對此觀點的認識。(12分)
(3)指出甲午戰爭對近代中國社會的影響。(6分)
第14 課 從中日甲午戰爭到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參考答案
思考1.
圖一:鴉片戰爭后,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外國資本主義入侵,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9分)
圖二:第二次鴉片戰爭后,擴展到沿海各省并深入到長江中游;外國資本主義勢力逐步深入中國內地,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9分)
圖三:甲午中日戰爭后,列強勢力深入到長江上游和最富庶的地區,資本主義對中國的侵略進入新階段;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9分)
思考2.
原因:
①農民階級的局限性;
②中外反動勢力的強大。
說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農民階級不能救中國。(或不能領導中國革命取得勝利)
一、選擇題
1 - 5 adacd 6―10 cdccb 11—15 dcdcc
二、非選擇題
16.答案要點:
(1) 1896年
(2) 甲午戰爭失敗或《馬關條約》簽訂,日本強占中國臺灣
(3)被迫離開祖國的悲憤或愛國之情.
17.答案要點:
(1)當時雙方實力差距不大,但中國存在著根本性的弱點。(4分)日本通過明治維新,
建立君主立憲制度;中國仍為君主專制,且政治腐敗。(5分)日本由國家推動工業化,國力增強;中國近代工業發展緩慢,國力增長遲緩。(5分)日本已建成近代化軍隊,制定了詳細的侵略計劃,戰爭準備充分;中國軍隊近代化進程緩慢,軍隊素質低下,倉促應戰。(5分)
(2)日本在戰爭期間能一致對外;清政府腐敗無能,內部矛盾重重,難以動員全國力量抗
擊日本侵略。(12分)
(3)甲午戰敗使中國損失巨大,民族危機加深,引發維新運動。(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