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課英國君主立憲制的建立 教案
生扮首相:我之所以當選成為首相,是因為我領導的政黨在議會下院競選中成為多數黨。我當前的首要工作是提出內閣成員名單,選送國王批準,組成責任內閣,新內閣組成之后,主要對議會負責,但是也要考慮國王。新內閣的權力主要有:控制下院立法程序,通過控制本黨議員控制下院,宣布提前大選等。我分兼政府首腦,議會黨團領袖和多數黨領袖職務,主要權力有:各部大臣和主教的提名權、各級文官的任免權、內閣會議的主持權利,各項重大政策的決策權。
生扮國王:我之所以成為國王,是因為我父親是國王,他逝世后我繼承了王位。我的權力是“統而不治”、“臨朝不理政”。首相入選,內閣組成要我批準,但這只是走過場,非批準不可,我必須游離于黨派之外,無權利廢除任何法律。盡管我的權力不大,但地位很高,在對外交往中我代表英國,我是英國國家的象征,是維系英國聯邦的紐帶。
師:通過三位同學的回答,我們不難看出英國君主立憲制度的特點:國王作為國家的象征,“統而不治”;議會掌權,但真正掌握國家實權的是內閣和首相。到此為止,你們說英國的統治者是誰?
生:英王是名義上的統治者,真正掌握實權的是首相。
師:說到英國,我不禁想到中國:18世紀英國內閣與同時期中國的內閣有什么區別?
生:(翻書)
師:英國內閣:內閣掌握實權,不對君主負責。君主統而不治,虛有其位。——政治民主化的產物;
中國內閣:內閣權力很輕,只負責日常事務。君主專制,大權獨攬。——皇權專制的產物。
二、歷史溯源
師:英國為什么能建立其君主立憲制?播放視頻《大國崛起》片段(君主立憲制建立過程)。
生:資產階級革命的成功。
師:當時民眾的心理、文化傳統需要一位君主來引領這個國家;當時國王的勢力還比較大;我想特別提出的是民主在英國已經成為一種生活習慣、一種生活方式。1945年,英國首相選舉中,領導英國人民打敗法西斯的丘吉爾落選了,丘吉爾欣然接受,并笑說:英國人民是個成熟的民族。說明在英國民主已經深入人心。這些和英國較早建立君主立憲制有很大關系。英國建立君主立憲制的原因很多,答案并不唯一,希望同學們課后查資料,尋證據、提出新的觀點。有人問我:當年建立君主立憲制因為國王還有很大權力,而現在英王已經沒有什么實權,且每年王室還要消耗大量金錢,時不時還有丑聞發生,請問它還有什么存在的價值呢?同意保留的舉手,不同意保留的舉手。(生全部同意保留)
生:傳統文化的因素、歷史(革命留下的遺產)、現實原因(英王是國家元首,在對外交往中代表英國;英王是國家的人格化,成為民族團結的紐帶和國家統一的象征;英王作為英聯邦首腦,還起著維系英聯邦的紐帶作用。
三、歷史榮光
師:英國君主立憲制的建立,對英國、對世界到底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希望同學們能從進步性、局限性兩方面進行評價。你可以按英國經濟的發展、政治體制和民主化建設、國家的地位及對世界的影響等幾個角度進行分析、歸納、表述。
生:為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各派可以通過議會斗爭,實現自己的政治主張,使社會穩定;為政治民主化開辟了道路,結束了封建專制;許多國家采用這種模式。
師:播放視頻《大國崛起》(國家的地位和對世界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