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國的商業經濟教案
2.b 此題考查對課本基礎知識的識記。
3.六朝時代,鄉村集市草市開始形成,其特征不包括( )
a.遠離城鎮 b.交通便利 c.政府管理 d.規劃形成
3.d 六朝時代,在離城鎮稍遠、交通便利的一些地點自然形成了民間集市——草市,政府對草市實行行政管理。
4.陸游《雜賦》詩寫到:“今朝半醉歸草市,指點青簾上酒樓”,說明宋代( )
a.開始出現草市 b.草市具備完備的飲食服務設施
c.夜市比較繁榮 d.草市交易只能在早上進行
4.b從材料看,詩歌描寫的是關于草市的情況,故c錯誤;草市開始出現于六朝時代,a錯誤;d項材料沒有體現出來。
5.唐代詩人姚合詩曰:“客行野田間,比屋皆閉戶。借問屋中人,盡去作商賈。”此詩反映的社會現象是( )
a.社會動蕩,田野荒蕪 b.區域性商人集團形成
c.重商抑農政策的推行 d.商業的繁榮發展
5.d 本題的著眼點在“盡去作商賈”。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唐朝時期商業的繁榮。
6.《唐會要》卷八六記載:“貞觀元年十月敕:五品以上,不得入市。”這樣規定的目的是( )
a.鼓勵五品以下官吏經商 b.打擊大商人的經營活動
c.放松政府對商業的控制 d.限制官吏參與商業活動
6.d由于唐代商品經濟非常發達,商人獲利豐厚經濟實力增強;政府行政官員企圖依仗其手中的權力從商人那里獲得利益,因此才有此規定。這一規定也說明了在唐代政府對商業的控制依然比較嚴格。
7.王莽曾經在長安和當時的“五都”設立“五均司市師”,其主要職責是( )
a.調節商品流通 b.控制市場物價
c.規范市場管理 d.防止刁商作亂
7.b此題考查對課本基礎知識的識記。
8.“大街小巷叫賣食品雜物的小販吟叫百端,大小商店鋪席連綿不斷,夜市直至三更盡,五更又開曉市。”上述現象最早出現于( )
a.西漢長安 b.唐朝洛陽 c.北宋開封 d.南宋臨安
8.c 唐朝時夜市比較繁榮,但沒有曉市,北宋時才有了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