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課 跨世紀的世界格局
(3)歐洲和日本經濟的迅速發展,直接威脅到兩個超級大國的經濟霸權和國際地位。
(4)二戰后,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兩大陣營的對立,逐步發展為美蘇兩大國的爭霸,結果削弱了各自的經濟力量,至90年代初蘇聯解體,東歐劇變,舊的世界格局結束。
特點:
(1)這次變動是在沒有發生世界大戰的情況下出現的。
(2)它不是通過戰勝國將意志強加給戰敗國來實現的。
(3)新的國際格局的確立,需要經過一個較長的時間,在新的國際格局尚未形成前,一個超級大國、多個世界強國共存的局面還將繼續下去。
3.基于“一超多強”的多極化發展趨勢和他國發展的經驗,請為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獻上您的建議或看法,并簡單談一談您的看法。
我們可采取以下對策:
其一,確認美國超級大國的地位,并從經濟、金融、貿易以及高新技術等廣泛領域與其確立正常關系。這樣來爭取一個好的國際環境,使我國在經濟實力上得到巨大的實實在在的增強。
其二,采取分步走戰略。無論是經濟社會政策,還是防務與外交等,均以這一思想貫穿于全部事務之中。
其三,深化改革開放。
其四,強化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本題為開放性試題,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走進高考】
例1.(xx年廣東單科,22)地名變更往往同當時的政治背景相關,蘇聯歷史上曾經發生下列地名變更:①彼得格勒→列寧格勒 ②沙皇村→兒童村 ③勃列日涅夫→卡馬河畔切爾西 ④斯大林格勒→伏爾加格勒
a.②①④③ b.②③④① c.①④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a 地名的變更往往反映歷史的變遷,從題干所提供的四組地名來看,列寧、斯大林和勃列日涅夫時代地名的變更以次排列,而從沙皇村到兒童村的變更應該排在列寧格勒之前,據此可以判斷。
例2.( 江蘇,23)當今世界人類面臨許多共同問題,其中被稱為“21世紀的政治瘟疫”的是
a.腐敗蔓延 b.恐怖主義 c.政變迭起 d.民族矛盾
解析 本題考查對熱點問題的關注。由于技術的不斷發展,恐怖組織造成的傷害已經非常巨大,迄今為止幾乎所有國家的政府都發表聲明,聯合國安理會也通過決議,堅決譴責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并呼吁所有國家全面履行一系列反恐怖條約,因此“恐怖主義”被稱為“21世紀的政治瘟疫”。
答案 b
例3.(08上海歷史,a組17)西方有位學者寫了本書,作者在前言中說:本書評述的時間開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最后數月,結束于蘇聯的解體,美蘇對抗是這個時代政治圖景的主線。
問題:(7分)
(1)作者為什么要選擇“蘇聯的解體”作為此書的結束?(2分)
(2)“美蘇對抗”主要表現在哪些事件中?(3分)
(3)如果你是本書的讀者會怎樣評價這個“時代”?(2分)
解析:
第一問應從作者研究的主線“美蘇對抗”來考慮,之所以本書評論的時間開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最后數月”是因為美蘇對抗起源于此時,而結束于“蘇聯的解體”則是因為美蘇對抗從此結束了。第二問“美蘇對抗”的表現應將冷戰和熱戰的表現都要答出來。而第三問則應一分為二地進行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