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 課 鴉片戰爭(岳麓版學案)
材料二 乾隆皇帝接見馬戛爾尼使團后,在給英方的回信中說:
咨爾國王,遠在重洋,傾心向化。朕披閱表文,詞意盹懇,具見爾國王恭順之誠,深為嘉許。
爾國王表內懇請派一爾國之人住居天朝,照管爾國買賣。此則與天朝體制不合,斷不可行。其實天朝德威無被,萬國來王,種種貴重之物,梯航畢集,無所不有。然從不貴奇巧,并無更需爾國制辦物件。
又據爾使臣稱,欲求相近珠崇山峻嶺地方小海島一處,商人到彼,即在該處停歇,以便收存貨物。天朝尺土俱歸版籍,疆址森然。即島嶼沙洲,亦必劃界分疆,各有專屬。此事尤不便準行。 ――摘編自《清實錄》等
(1)根據材料一,指出在陳述兩國關系方面,兩廣總督上呈的譯文與英方信函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14分)
(2)結合所學知識,說明馬戛爾尼使團訪華的英國國內背景。(8分)
(3)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評價乾隆皇帝對英方要求的回應。(10分)
12.閱讀下面散文,結合下面圖片回答問題
一直以為,……是哭泣的。……蹂躪著她的肌體,摧毀著她的骨胳,沖天大火燃燒的是一個民族的自尊,百多年的疼痛如那西洋樓的殘臂斷垣穿越百年的風雨永遠存在——佇立在那西洋樓大水法的遺址前,我無法不感受……(她)的疼痛,感受一個民族的屈辱和疼痛,是那種切膚的痛。
……盡管多少次從圖片上,從教科書中見過這遺址的照片,可當我立在蒼蒼的天空下,真實地面對著這一片一地一曠野的玉白石塊時,仍感到那來自心底的震撼!依舊華美——我撫摸著那冰冰涼涼的玉石紋理;依舊精致——那歐式的曲線流暢又不羈;依舊貴族——斷碎的羅馬石柱在蒼天下筆直出一派偉岸和傲然。后來我就流淚了,好在周圍沒人。我沒帶相機,但那些石塊、石柱、石雕連同那灰蒼蒼的天空一起烙在了腦海,成為心房上一幅永不磨滅的壁畫。
(張曉惠)
我失去了一只臂膀,就睜開了一只眼睛
請回答:
(1)讀過上面散文,你知道散文描寫的是哪一歷史遺址嗎?散文中說“……蹂躪著她的肌體” 。你知道誰曾蹂躪過她的肌體?(6分)
(2)你能給這段散文擬一個恰當的標題嗎?(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