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四第一節 新中國初期的政治建設教案
(3)、對于“開創政治建設新階段”一目教學,應注意以下幾方面:
①、適當增補建國初期,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相關史料,為講授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創立做好知識鋪墊,以便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民主政治作為上層建筑,必定要受到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即“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等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
②、結合課文材料中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相關條款并依據教學實際進行適當增補,幫助學生了解我國的國家性質、根本政治制度、公民的權利和義務等;就新中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憲法的相關內容,引導學生找出其所體現出的人民民主和社會主義兩大原則;引導學生就中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憲法,談談其頒布的重大現實意義;引導學生談談一屆人大的召開在我國從新民主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過渡過程中的重要意義。
(4)、對于“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確立”一目教學,請學生就所學的知識,舉出幾個典型例子,論證自古以來我國就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再播放《冰山上的來客》、《嘎達梅林》、《紅河谷》等影片的片段,再結合已學過的中國史的相關內容,得出:偉大祖國是各民族人民共同創造的。
有條件的可以請班上的少數民族學生,具體談談我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情況,如:我國的民族政策、國家對少數民族地區的重視、民族特色經濟的發展狀況等,以增強對此制度的現實理解。
請學生走訪少數民族地區、或上網、或去圖書館查找有關信息,對我國少數民族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狀況進行介紹,了解少數民族地區在解放前后的巨大變化,進一步增強學生對我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優越性的深刻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