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教案
2、表現:①民族工業主要集中于 , 基礎極為薄弱,沒有形成獨立完整的 ;
②與 相比,力量十分薄弱;在 的控制下,民族工業不可能走上 的道路。
③與 相比, 仍占絕對優勢,嚴重束縛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四、結果和影響
1、結果:一戰結束后, 卷土重來,中國民族工業很快 下去。
2、影響:①民族資產階級力量有所增強,為新文化運動的興起奠定了基礎;
②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促使 隊伍壯大,為以后中國由 革命向 革命的轉化、為 的成立提供了階級基礎。
【北洋軍閥統治的重點難點問題解析】
1、關于北洋軍閥的性質和特點
①性質:是封建軍閥統治——是大地主、大買辦階級和帝國主義勢力的代表,同時不同程度地具有資本主義色彩。②特點:以封建地主階級為主要社會基礎,各有一支為自己爭權奪利的軍隊,并采用近代兵制,各有一塊可以隨意搜括和統治的地盤,割據稱雄,擁兵自重。各派軍閥大都是帝國主義在中國進行統治的工具。
2、袁世凱洪憲帝制夢迅速破滅的原因
①盡管袁世凱擁有國家政權和優勢軍隊,但他出賣國家民族利益,違背民主共和的歷史發展潮流,這是袁世凱迅速敗亡的根本原因;②辛亥革命摧毀了統治中國二干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民主共和國,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從而使復辟帝制的倒行逆施沒有長期生存的思想基礎。
3、辛亥革命后到五四運動前,中國國內政治斗爭問題
焦點:共和與反共和的斗爭
表現:①資產階級革命派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但革命果實被袁世凱竊取,袁世凱專制獨裁,刺殺宋教仁,孫中山領導二次革命;②袁世凱對內復辟、對外賣國,革命黨人進行護國運動;③張勛復辟,孫中山發表《討逆宣言》反對張勛復辟;④段祺瑞重新掌握北京政權后,拒絕恢復《臨時約法》和國會,為維護共和制度,孫中山發起護法運動,但最終失敗。
斗爭的實質:資本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斗爭。
認識:①兩次復辟的失敗,說明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②資產階級革命派經過多次斗爭,仍未能改變中國社會的性質,說明資產階級共和國的方案在中國行不通,資產階級不能領導民主革命取得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