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教案
進一步發展 一戰
期間 ①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建立了中華民國,為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掃除了一些障礙;②民國初年各種發展實業團體的出現;③一戰期間各帝國主義國家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④辛亥革命前后,群眾性的反帝愛國斗爭的推動;⑤“實業救國”和“民主共和”成為當時并存的兩大思潮;⑥愛國心的驅使和利潤的刺激。 紡織業和面粉業發展迅速 促使中國無產階級隊伍壯大,為中國由舊民主主義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化,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提供了階級基礎。
7、例:概述1840年到1919年近代工業在中國產生和發展的基本線索,具體分析民族工業出現“黃金時代”的原因。(1996年上海高考題)
基本線索:①1840年后,英法等國在沿海通商口岸設立船塢、工廠;②19世紀60年代起,洋務派興辦軍事和民用工業;③19世紀6、70年代在廣東、上海等沿海地區出現了以輕工業為主的民族工業;④19世紀末,大量外資在中國興辦工業、民族工業得到初步發展;⑤一戰期間,中國民族工業出現了“黃金時代”。
民族工業出現“黃金時代”的原因:①辛亥革命后,南京臨時政府的支持;②各種實業團體的出現;③“實業救國”思潮的推動;④群眾性的反帝愛國斗爭;⑤第一次世界大戰使歐洲列強減少對中國的商品輸出,增加對中國產品的需求。
8、反對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的時代特征
主要體現“民主共和”和“實業救國”兩大歷史潮流。二者相互影響,但都不能走向成功。
具體表現:①袁世凱為建立獨裁統治和復辟帝制,對外出賣國家權益,對內踐踏民主共和和鎮壓民主革命。因此辛亥革命以后,處于北洋軍閥黑暗統治下的中國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革命的任務仍然是反帝反封建,資產階級共和國道路在中國行不通。②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以孫中山為首的資產階級革命派為維護民主共和進行了一系列斗爭。這些斗爭都不能給災難深重的中國找到正確的道路,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到盡頭。違背歷史潮流將受到歷史的懲罰,袁世凱及張勛的下場即是證明。③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促使無產階級隊伍壯大,為中國由舊民主主義革命轉化為新民主主義革命提供了階級基礎;中國無產階級發展成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領導力量是中國近代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