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課 戰后資本主義的新變化 學案
二、非選擇題 8.閱讀下列材料:
請回答: (1)1938—1999年英國政府開支占gdp的百分比變化趨勢是什么?發生這種變化的原因何在?
(2)英國社會保障投入構成中最主要的部分是什么?由此可以看出西 方福利制度的性質是什么? (3)戰后資本主義經濟調整的最主要特點是什么? 【高考真題再現】 (xx年 山東文綜 題)某西方大國曾采取以下措施處理經濟問題:把40℅的國有企業出售給私人,削減住房、醫療、失業等各種福利開支,減少稅收,提高利率。這是為了 a.促進工業革命后經濟的發展 b.克服20世紀30年代的經濟危機 c.解決二戰后初期的經濟困難 d.緩解20世紀70年代的經濟滯脹 參考答案 【考點概括梳理】 凱恩斯主義 國家干預 黃金時期 滯脹 混合經濟 社會保障政策 社會穩定 科學技術的進步 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公眾生活水平的提高 消費需求的多樣化 增長最快 經濟競爭力 失業、通貨膨脹、利率、經濟周期性波動 知識經濟 信息技術 【重點難點突破】 【解析】本題結合和諧社會考查社會福利問題關注民生以及科學發展觀。第(1)問考查考生對有效信息進行完整、準確、合理的解讀。并調動和運用知識說明和證明歷史現象和歷史觀點的能力。由于法國社會福利支出占gdp比重遠遠大于美國,所以在法國的窮人生活比在美國有保障。由于高福利來自對有產者的高稅收,所以法國的富人要比美國的富人上交更多的稅收,這對富人是不利的。第(2)問考查考生對有效信息進行完整、準確、合理的解讀,使用批判、借鑒、引用的方式評論歷史觀點的能力。只要找到材料中高福利國家同時又是高速發展的國家,低福利國家同時又是低增長就可以了。如:英國、挪威、芬蘭、瑞典等既是高福利又是高增長。第(3)問考查運用判斷、比較、歸納的方法論證歷史問題的能力,考生要注意做到史論結合,論叢史出。至于角度考生有較大的自由選擇的空間,可以在題目中所給出的三個角度。 【答案】(1)法國比美國福利水平高;法國富人的稅收負擔較重。 (2)否。(1分)數據顯示,相對而言,有國家高福利高增長,有國家低福利低增長。 (3)考生應為兩種立場各找兩個理由 反對的理由,例如:①福利制度會 增加企業稅收負擔和成本;②勞動積極性下降,不利于經濟發燕尾服。 支持的理由,例如,①有利于社會和諧和穩定;②二戰后福利制度的建立,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出現快速增長的局面。(答案如超出要點但言之成理,可在每問總分范圍內酌情給分。) 【考點強化訓練】 一、選擇題 1.【解析】考查對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概念的理解。二戰結束后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盛行主張國家干預經濟的凱恩斯主義經濟理論,普遍奉行國家干預的經濟政策,出現了經濟發展的“黃金時期”。 【答案】 c 2.【解析】用排除法,a項的根本,c項的消失,d項的和平過渡都很明顯是錯誤的,c項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在西方的發展,實際上是對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局部調整,這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 【答案】 b 3.【解析】考查“凱恩斯主義”思想的含義,就是國家干預經濟。戰后各國加強對經濟的干預,推動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得到迅速發展。 【答案】 b 4.【解析】由圖可知考查的是社會福利制度。二戰后西方國家為了縮小貧富差距,減少因貧困引發的社會問題,進行了政策的調整,“福利國家”發展起來,它的實質是國家運用社會保障政策和社會服務開支,來保障個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并保證所有公民能享受到較好的社會服務,由此它也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部分職工的工作積極性。 【答案】 c 5.【解析】二戰后美國等主要經濟發達國家的第三產業迅速發展,從而促進了經濟競爭力的提高,拓展了經濟活動領域,增加了就業,擴大了市場,改善了資源配置,并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經濟的周期性波動,使經濟發展產生了質的變化。 【答案】 d 6.【解析】考查再認再現戰后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新變化。依據所學知識,不難判斷。 【答案】 a 7.【解析】本題屬于組合式選擇題,解答本題最好的方法是用排除法。新經濟的出現極大地推動了經濟的發展,但由于資本主義基本矛盾沒有改變,故而新經濟也沒有徹底消除經濟周期性波動規律的影響,因而④是錯誤的,排除后答案就出來了。 【答案】 a 二、非選擇題 8.【解析】第(1)問變化趨勢主要由材料中的數字反映出來,體現在上升或下降,而原因的分析主要結合教材所學相關知識來回答,要注意趨勢分成兩個階段,而原因也要從兩個階段分別分析;第(2)問由圖中的數字可以看出最主要的部分是政府補貼,由此進 一步分析可以看出福利制度是國家進行的國民收入的再分配的一種形式;第(3)問結合戰后資本主義的新變化不難得出答案是國家對經濟的大力干預。 【答案】(1)1938—1973年呈逐年上升趨勢,1973—1999年略有下降。1938—1973年逐年上升趨勢與戰后英國政府對經濟加強干預有關,擴大政府開支是國家干預經濟的重要手段。1973—1999年的下降是因為1973年以后,英國等發達國家出現經濟“滯脹”現象,開始調整政策,減少了國家對經濟的干預,政府開支也有所削減。 (2)政府的補貼。福利制度是由國家進行國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種形式。 (3)國家對經濟的大力干預。 【高考真題再現】 【解析】解答本題時首先可從時間上做判斷:福利政策或福利國家的出現是在二戰之后,由此可排除a、b兩項;再由“把40%的國有企業出售給私人”等信息進行判斷,二戰后初期,資本主義國家加強政府以經濟的干預,通過調整和改革,20世紀50-60年代,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發展進入“黃金時期”,但1973年出現了經濟“滯脹”現象,因而紛紛調整政 策,出售部分國有企業,減少福利開支。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