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課鴉片戰爭
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鴉片戰爭后,中國社會出現了兩對矛盾:即外國資本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而前者是各種社會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封建主義”不但包括地主階級,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還有經濟的、政治的、當權的各種封建半封建的反動勢力以及后來的官僚資產階級!叭嗣翊蟊姟辈坏ㄞr民階級,還有近代新生的無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和城市小資產階級。
中國革命任務的變化:正是由于社會性質的改變,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也發生了變化,由此革命任務也會有所改變。中國人民肩負起了反對外國資本主義侵略和反對本國封建統治的雙重革命任務。從此,中國進入了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舊民主主義革命是由資產階級領導的,以建立資本主義社會和資產階級專政的國家為目的,反對外國侵略和本國封建統治,不發動廣大人民群眾的革命。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19年五四運動前的79年,即為中國的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中國思想領域的變化:鴉片戰爭后中國在政治、經濟領域發生變化的同時,思想領域也發生了變化,一些先進的知識分子開始拋棄“夜郎自大”的腐朽觀念,注目世界,探索新知,中國萌發了一股向西方學習的新思潮。
最后教師強調:鴉片戰爭以后,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三、戰火再燃(第二次鴉片戰爭)
1.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原因及經過
1856年,英法借口修約,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梢哉埻瑢W講述他所了解的“亞羅號事件”和“馬神甫事件”,點明這只是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借口,其根本原因和鴉片戰爭一樣,是為的進一步打開中國的市場。
利用ppt動態展示圖展現介紹第二次鴉片戰爭的主要過程。1857年底,英法聯軍侵略軍向廣州發起進攻。廣州很快陷落。廣東巡撫柏貴降敵,仍以原職替侵略軍維持殖民統治秩序,成為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傀儡政權。
英法聯軍攻占廣州未能達到侵略目的,他們不得到更大的侵略權益是不會甘心的。1858年,為迫使清政府屈服,英法聯軍北上攻至大沽口外。隨即進逼天津,并揚言進攻北京。咸豐帝慌忙派人與侵略者議和。
2、《天津條約》的簽訂
1858年,清政府被迫與俄美英法簽訂了《天津條約》。教師引導學生看《天津條約》內容,引導學生思考:與第一批不平等條約新增加了哪些內容?使列強得到或擴大了哪些侵略權益?進一步引導學生認識:外國軍艦和商船可以在長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的危害是什么?外國人可以到中國內地游歷、經商、傳教為什么對中國不利?
學生思考回答后,教師以分析概括指出以下幾點:與第一次鴉片戰爭相比:通商口岸多達10個;口岸從東南沿海擴展到整個沿海;尤其是南京、漢口的開放,使侵略勢力深入到長江中游、中國腹地。這標志著資本主義列強侵略勢力的深入,為列強擴大侵略提供了有利條件,加深了中國的民族危機和社會危機。
但由于英法不滿足既得侵略權益,1859年夏天,英法利用去北京換約之機重又挑起戰爭。對洗劫圓明園,可引用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關于圓明園的一段描述:“在地球的另一個角落,有一個人間奇跡,它叫夏宮……人民的想象力所能創造的一切幾乎是神化性的東西都體現在這座宮殿之中。”指出被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稱為人間奇跡的宮殿就是北京的圓明園。正是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被英法聯軍洗劫的。圓明園這一人間奇跡也最后變成了一片瓦礫。圓明園慘遭焚掠,不僅是中國,而且是人類文化史上無法估計的損失。侵略者不僅毀滅了馳名世界的皇家園林,而且毀滅了不可數計的藝術珍品和歷史文物。他們的暴行曾受到法國著名作家雨果的嚴厲抨擊。侵略者的罪行,將永遠為中國人民、世界人民所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