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課空前嚴重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
通過這些數字我們可以看到,美國在20年代社會經濟雖有較大發展,經濟發展的成果卻沒有平均享有。資本家攫取了高額利潤,廣大勞動人民的收入增長水平遠遠趕不上經濟發展水平,貧富差距越來越大,廣大勞動人民日益相對貧困,這就限制了社會實際消費能力的增長,造成市場的相對狹小。因此,產品并非出現了絕對過剩,而是由于勞動人民的日益相對貧困而無力購買,出現了相對過剩。這是導致供需矛盾擴大的主要原因。
然而在1929年經濟危機爆發前,當時的人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恰恰相反,人們所感到的是自己正生活在一個美好的社會里,為什么呢?
一是可以通過貸款和分期付款的方式,買到想買的一切。
二是可以通過股票投機活動賺到自己想賺到的金錢。
(3)分期付款造成了市場的虛假繁榮(引導學生閱讀81頁學思之窗,完成思考題:分期付款對美國經濟產生了哪些影響?)
刺激消費市場的活躍,造成了市場需求旺盛的假象。
1925年,有約49億美元的零售商品是靠分期付款的方式售出的。1926年,賒購票據達60億美元。有的農場主賒購的拖拉機已經用壞,還沒付清賒購的錢。
提示:適度的分期付款可以刺激經濟的發展,但是過度則會導致市場的虛假繁榮。
問題設計3:
假如你是一個擁有年薪美元、即年購買力為美元的美國人,現在用分期付款的方式購買一輛10000美元的汽車,xx年還清,計算一下,在今后的xx年中,你每年的購買力還剩下多少?(利息不計)
分期付款實際上是提前消費,隨之而來的必然是消費的疲軟,購買力下降。
20年代初,股票投機成風。人們不但把自己的積蓄全部投入,甚至向銀行貸款購買股票,造成這一時期股票價格被大幅度哄抬,發展到令人難以相信的極端,股票以其賬面價值的3倍到20倍的價格賣出。
多媒體展示股票的相關知識。
股票是股份公司為籌集資金而向公眾發行的一種有價證券,本身沒有價值,但購買者可以憑股票取得股息或紅利(預期收益)。股票可以買賣,但不能退股。
股票有面值(即發行時的價格),市值(市場價格),市值=面值*預期收益率/當時銀行利率。
一般情況下,股票價格受市場供求情況影響。但從根本上講,受該股份公司的生產經營狀況影響,整個股市行情必然受整個國家經濟狀況的制約。(股市是國家經濟的晴雨表)
問題設計4:
假如一個美國人從銀行貸款1000美元買股票,當股票漲到10000美元時還不拋售,等著再漲,同時他還認為自己已擁有了近9000美元的資產,于是又用分期付款的方式去商店買東西。一旦股票下跌,會有什么樣的連鎖反應?
當時的人們相信,股票是不會下跌的,但是,這種不幸還是發生了。1929年10月24日,紐約股票市場崩潰。一夜之間,繁榮化為烏有。
多媒體播放視頻《經濟危機的爆發》。
第二環節:感受經濟危機
1、經濟危機的表現
問題設計5:經濟危機的表現和特點是什么?
引導學生閱讀教材81頁內容并回答。表現:見教材。
大蕭條(great depression)
2、經濟危機的特點
引導學生閱讀多媒體展示的材料,總結經濟危機的特點
范圍特別廣。
問題設計6:危機很快席卷了資本主義世界,為什么?
①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已經形成,各國經濟聯系緊密。(聯系第二單元兩次工業革命的內容)
②美國在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