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細胞
教師總結上面的四個實例,指出這四個實例是從不同的角度來說明生物的生命活動都離不開細胞這一基本事實。另外,生命活動還有賴于生物體周圍的環境,依靠環境提供物質和能量(構成生物體的細胞也是生活在一個液體環境中)。
教師指導學生看課本圖1-1“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并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
1.生命系統分為哪幾個層次?它們從小到大的排列順序是什么?
(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個體、種群、群落、生態系統、生物圈。)
2.請說出除種群和群落之外的其他幾個層次的生命系統的概念。(教師簡單舉例說明什么是種群和群落,例如,一個池塘中的所有鯉魚就是一個種群,而這個池塘中的所有生物就構成了一個群落。)
3.請盡量列舉除教材中呈現的細胞、組織、器官和系統這4個生命系統例子外,其他的具體例子。例如,細胞這個系統,除教材提到的心肌細胞外,還有骨骼肌細胞、平滑肌細胞、神經細胞、血細胞,等等。
4.你是怎樣理解細胞是生命系統的最基本層次的?
(比細胞再小的結構層次,如分子、原子,不可能獨立完成生命活動。)
5.請以一個人,一棵松樹或一只草履蟲為例,列出生命系統的不同層次。
教師可以呈現教學策略中的表格,引導學生填表。
6.不同的生物具有不同的具體的生命系統,這說明了什么呢?
(越高等的生物其生命系統越復雜,而低等生物則比較簡單。由此說明生命系統的復雜性和多樣性。)
總結:由上可知,構成生命系統的結構具有層次性、復雜性和多樣性。從小小的細胞開始,到最大的系統生物圈,盡管生命系統復雜多樣,大小不同,但它們層層相依,緊密聯系,都離不開細胞這一最基本的生命系統。
本模塊的學習,我們就從細胞這一基本的生命系統開始。
學生回顧初中所學病毒的知識、觀察圖片,并根據已有的社會經驗回答。
學生閱讀實例,觀察圖示。結合生物的基本特征自由回答,也可以舉例回答。
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回答。
學生根據所學知識和生活經驗思考回答。
可以先讓學生簡單介紹所了解的艾滋病的知識。
學生根據圖片和社會經驗回答。
學生分組討論、回答,教師總結。
讓學生嘗試舉例說明什么是種群和群落。
學生討論填表。
考查學生初中知識的掌握程度和從社會生活中獲取信息的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理解病毒的生活和繁殖離不開活細胞這一基本事實。
由沒有細胞結構的病毒轉入由細胞構成的生物體。
考查和幫助學生回憶初中所學知識,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
強調單細胞生物和多細胞生物的生命活動都有其共性,即都離不開細胞這一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
從人也是從一個細胞(即受精卵)開始的這一事實,引導學生認識生命活動與細胞的關系。
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關,有利于激發學習興趣。
與學習活動相聯系,有利于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
艾滋病病毒攻擊人的淋巴細胞的知識較深,學生不宜深入學習。
從整體和局部的關系理解生命系統的層次,同時理解生命系統的復雜多樣。
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
訓練學生知識遷移的能力。
四、教學中的其他問題及對策
本節教材涉及較多的初中知識,同時,由于時間相隔較長而容易遺忘,因此,本節教學除完成知識上的教學目標之外,還具有熟悉學生,了解學生,激發學習興趣的目的。基于此,教師在教學時應該注意以下三點。一是盡量幫助學生回憶初中所學的知識,對相關知識進行補充和拓展。二是不要僅僅拘泥于具體的知識,還應該引導學生從系統的角度看待生命活動離不開細胞以及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三是要根據學生回答問題的情況及時調整問題的難度和教學策略,并注意教師列舉的事例應盡量與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社會熱點相聯系,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