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膜——系統的邊界 教學設計──系統的邊界 教學設計
細胞膜——系統的邊界 教學設計──系統的邊界 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簡述細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二、教學設計思路
由于第1章“使用高倍鏡觀察幾種細胞”的實驗和第2章組成細胞的分子的內容,是本章學習的基礎。同時,本章內容又是后續章節學習的基礎。所以在教學時,應注意聯系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引導學生在已有知識背景下主動建構新知識。畢竟細胞膜離學生的生活經驗較遠,學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建議在教學過程中安排學生觀察圖片和親自作實驗來體驗細胞的存在。
在初中生物課學習細胞的基本結構時,學生對細胞膜已經有所了解。但當學生用顯微鏡觀察細胞時,是很難看清細胞膜的。利用學生的認知沖突,激發學生興趣。
細胞膜的成分部分,為避免直接講授學習,體現探究性學習,我們給學生提供豐富的素材,讓學生親自體驗細胞膜的制備過程。這個實驗的目的,不僅是讓學生親自動手,練習制備細胞膜,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體會其中的科學方法(如,材料的正確選擇等),并通過評價的激勵機制和導向作用,鼓勵學生主動思考和大膽推測,在學習過程中體驗成就感。
細胞膜功能部分,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引導學生利用類比的方法解決問題,使學生在現實生活的背景中學習生物學。并進一步落實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
課后小結,讓學生在筆記本上寫出這堂課的收獲、發現或遇到的問題,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感知知識形成,突出重點。
三、教學實施
教師組織與引導 學生活動 教學
意圖
請談一談你對細胞的認識?(注意從細胞的結構和細胞的成分兩方面談起。)引出第三章課題。
當人們對細胞有一定認識后,有人嘗試過想組裝細胞,你們推測一下能否成功?通過這個事例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每一個系統都有一定的邊界,那么細胞是否也有邊界呢?引入課題:第1節 細胞膜──系統的邊界。
1.展示一幅圖片,創設問題情境。
請嘗試說出圖中哪些是氣泡?哪些是細胞?并討論能否在顯微鏡下看到細胞膜?
2.要想真正觀察細胞膜要用電子顯微鏡,但是在電子顯微鏡誕生之前,科學家已經能夠確定細胞膜的存在了,你能想辦法驗證細胞膜的存在嗎?
(教師評價:通過討論,我們已看出有些同學想法和科學家的想法有異曲同工之處。希望同學們認真思考問題。你今天看來離奇的想法,明天就有可能成為科學的現實。科學就需要我們進行大膽的想象。)
那么,細胞膜的成分是什么呢?它又具有哪些功能呢?要想解決這個問題,我們應當想辦法獲取細胞膜。下面我們就結合實驗體驗一下細胞膜的制備。
1.首先,我們應該確定合適的實驗材料。對于一個實驗來說,合適的實驗材料是實驗成功的關鍵。(課件展示幾種細胞的圖片)
討論:上述圖中分別是什么細胞?
哪一種細胞比較適合提取細胞膜呢?請嘗試說出原因?
閱讀課本p41旁欄相關信息:對紅細胞有特殊要求嗎?雞紅細胞可以嗎?
2.如何利用紅細胞獲取細胞膜呢?用鑷子撕取行嗎?用針刺破行嗎?應當用什么辦法來獲取細胞膜?
課件展示紅細胞在不同溶液中的圖片。
根據圖中紅細胞的形態差異,你能描述一下本實驗的實驗原理嗎?
3.準備實驗材料:
紅細胞是從哪兒獲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