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細 胞 膜
第一節 細 胞 膜
三、細胞的吸水和失水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理解細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2)初步學會設計實驗的能力。
(3)學會觀察植物細胞質壁分離現象。
2、過程與方法
(1)能通過圖示和實驗來歸納問題、總結規律;
(2)能運用細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來解釋生活和生產實踐中的有關現象。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驗并樹立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相適應、局部與整體相協調的科學世界觀。
重點與難點
1、重點
細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2、難點
細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質壁分離實驗的設計。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三、細胞的吸水和失水
引入:小實驗——蘿卜條的軟硬對比
1、 浸在濃鹽水中的蘿卜條;
2、 浸在清水中的蘿卜條;
3、 新鮮的蘿卜條。
小結:細胞的滲透吸收和滲透失水
滲透:水分子通過細胞膜的擴散。
觀察并分析造成軟硬差異的原因。
培養分析問題的能力
置疑1:如何從顯微角度觀察細胞的吸水和失水? 思考 引導學生透過到本質看現象
1、實驗設計:洋蔥外表皮細胞吸水和失水實驗
材料:洋蔥鱗葉
置疑2:為什么選用洋蔥做實驗? 思考
2、滲透的結構基礎
讀圖識圖
復習:選擇透過性的概念
為實驗設計鋪墊
置疑3:水分子通過滲透作用主要進入了細胞的什么結構或從什么結構離開了細胞? 思考并判斷 為實驗設計鋪墊
儀器和試劑:顯微鏡、鑷子、載玻片、蓋玻片、刀片、30%蔗糖溶液、清水
討論:如何設計實驗
小結:
設計原則:對照原則
變量唯一原則
設計實驗并交流
第二節 細胞器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識別各種細胞器,知道各種細胞器的結構與功能。
過程與方法:
用類比、歸納的方法,描述各種細胞器的結構與功能。
通過資料分析,了解生物研究思路和方法,提高科學研究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悟生命體結構和功能相統一的觀點,并逐步激發探索生命奧秘的熱情。
【教材分析】本課是《生命科學》第一冊第三章第二節的內容,是第三章的重點內容之一。它是后面將要學習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蛋白質的合成、動物細胞的有絲分裂等的最根本的基礎。通過學習,使學生從系統的角度來認識到細胞,認識系統內的主要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及細胞器之間是怎樣分工合作,協調配合來完成細胞的生命活動的,為下一章學習細胞的能量的供應和利用奠定細胞學基礎。
教學重點:各種細胞器的結構與功能。
教學難點:細胞中的結構和功能的統一性。
【教學對象分析】本節課所要學習的細胞器,,學生在初中初步學過葉綠體、線粒體和液泡等幾種細胞器,雖然間隔時間較長,但了解下來,學生還是有一定的了解,另外學生在前一節課剛剛學過細胞膜以及做了實驗《細胞質壁分離與復原》,所以學生對于細胞質有了初步的認識。本章內容——生命的結構基礎,較前一章內容——生命的物質基礎更為直觀,圖文并茂,尤其是充分利用電子顯微鏡下的照片以及立體模式圖大大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有利于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