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孟德爾豌豆雜交實驗(一)
(11)有時會連續出現幾次相同基因型,這是正常的,只要隨著抓摸次數的增多,就會接近理論值。
第三課時
[一] 教學程序
導言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孟德爾對分離現象的解釋、驗證以及基因分離定律的實質。
請回憶孟德爾做的純種高莖豌豆和純種矮莖豌豆雜交中,f2出現幾種基因組合及其比例,出現哪些性狀,性狀分離比分別是多少?
學生回答:三種,即dd∶dd∶dd=1∶2∶1;高∶矮=3∶l。
[二] 教學目標達成過程
(七)基因型和表現型
學生活動:閱讀教材p7,明確什么是基因型,什么是表現型,它們的關系怎樣?
教師講述:在遺傳學上,把生物個體表現出來的性狀叫做表現型,如豌豆的高莖和矮莖;把與表現型有關的基因組成叫做基因型,如:dd、dd、dd。
思考:基因型相同,表現型是否就一定相同,表現型相同,基因型又如何呢?
學生展開熱烈討論,且七嘴八舌地回答,教師給予鼓勵并講述:生物體在整個發育過程中,不僅要受到內在因素基因的控制,還要受到外界環境條件的影響,如:水毛莨葉在空氣中和水中就呈現兩種不同的形態。因此,表現型是基因型與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
(八)基因分離定律在實踐中的應用
學生活動:閱讀教材p7,通過閱讀應明確“基因的分離定律是遺傳學中最基本的規律”,它能正確解釋生物界的某些遺傳現象,而且能夠預測雜交后代的類型和各種類型出現的概率,這對于動植物育種實踐和醫學實踐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提問:什么叫雜交育種?
學生爭先恐后回答:就是人們按照育種目標,選配親本雜交,對雜交后代再進行選育,最終培育出具有穩定遺傳性狀的品種。
教師投影顯示如下問題:小麥抗銹病的抗性是由顯性基因控制的,在f2中,表現為抗銹病植株的基因型是什么?能否在生產中應用?若不能,怎么辦?
學生思考、討論、推演、最后得出結論:基因型有顯性純合和顯性雜合兩種情況,顯性雜合在后代會發生性狀分離,不能在生產中應用,必須讓抗銹病的小麥植株繼續自交,經過選擇,淘汰由于性狀分離出現的非抗銹病類型,獲得穩定的抗病類型才行。
設疑:你是否知道哪些病屬于人類遺傳病嗎?
學生回答:白化病、先天性聾啞、并指、色盲……
教師講述:白化病是大家較熟悉的一種遺傳病,
由于控制患病的基因是隱性基因,所以屬于
隱性遺傳病。
思考:如果雙親表現正常(均為雜合
子),那么后代患白化病的概率是多少?
學生積極推算得出結果:1/4。
教師再介紹:人類遺傳病并指其患病基因是顯性基因,所以屬于顯性遺傳病。
思考:如果雙親均患并指(均為雜合子),那么后代患并指的概率是多少?
學生推算得出答案:3/4。
師生共同總結歸納:由以上兩例,我們可以看出,在醫學實踐中,人們利用分離定律對遺傳病的基因型和發病概率可以做出科學的推斷。
提問:人類的abo血型系統包括哪些血型?
學生不加思考回答:a型、b型、ab型、o型。
教師講解:人類的abo血型是由三個基因控制的,它們是ia、ib、i。但是對每個人來說,只可能有兩個基因,其中ia、ib都對i為顯性,而ia和ib之間無顯性關系(共顯性)。所以說人類的血型是遺傳的,而且遵循分離定律。思考:母親為o型,父親為ab型,其子女可能是ab型嗎?
學生動手推演得出結論:否。
教師講述:依據分離定律推算,后代只可能是a型或b型,不可能出現ab型,所以目前常用血型鑒定法來進行親子鑒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