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程與設計
[生丙] 段考要考9科,每考一科看成一個環節,先考哪一科沒有一定的先后順序,由學校安排,這種時序是可顛倒的。
[生丁] 早上起床,先穿上衣還是先穿褲子都可以,這種時序是可顛倒的。
[生] ------
[師] 很好,看來同學們對時序這一概念都掌握得較好,我們再來看一個例子,(課件演示案例“洗衣、煮飯與燒菜的時序安排”)
[師] 安排幾個環節同時進行,只需70分鐘,大大節約了時間。這種時序,幾個環節可同時進行。我們可以歸納,時序有三種:可顛倒、不可顛倒、可同時進行。
[師] 板書(時序:可顛倒、不可顛倒、可同時進行。)
[師] 一個過程,如果具備環節和時序這兩大特征(關鍵點),即若干環節隨著時間的變化,依次完成,則可稱為流程。其實,生活和生產中的許多活動與事件的過程,都可理解為流程。
[師] 那么,學習流程有什么用呢?學習流程的知識,就可設計出科學、合理的流程。有了科學、合理的流程可依,完成各種活動和工作任務,都將會進展得更快、更好。因此,如何使流程產生更大的效益、具有可持續發展性,是有待我們深究的課題。
[師] 下面,我們來學習流程的表達。這是某同學帖在課桌上的周日學習安排:
8:30 吃早餐完畢,到教室學習。
10:00 休息20分鐘,到校園走走。
10:20 重新回到教室學習。
11:30 學習結束,吃飯。
12:30 午睡。
15:00 起床,到教室學習。
16:30 學習結束,到球場打球,煅練身體。
[師] 我們能不能把這看成一個流程?為什么?
[生] 能,因為它具備環節和時序兩大特征。
[師] 像這種,就是用文字來表達流程。
[師] 我們再來看我們的課程表。把課程表看成一個整體,它由星期一的課程、星期二的課程、------、星期五的課程共五個環節構成。這些環節是按照時序依次出現的,星期一進行當天的課程,星期二也是進行當天的課程,------。所以,可以把課程表看成一個流程。像課程表這種流程表達方式稱為表格表達。請問同學們,這個流程的時序屬于哪一種?
[生1] 不可顛倒,因為學校每天都是按照課程表來上課的。
[生2] 可顛倒,因為有時老師調課;上次放假,周日就補周三的課。
[生] ------
[師] 我們可以這樣理解,這個流程,在執行時是要嚴格按時序來的,是不可顛倒的,至少是不可隨便顛倒的;但教務處在制定這個課程表時,如果把全校班級星期一的課程與星期二的課程對調,那肯定沒有課時沖突,因此是可行的。那么流程在設計時,時序是可顛倒的。但也不是隨意顛倒,要從教育學角度出發,考慮課程的合理安排。
[師] 依據流程的性質以及人們的表達習慣,流程圖有文字表達、表格表達、圖示表達等方式,有些場合還可用模型表達、動畫表達等。
[師] 有興趣的同學,可利用課余時間查資料,了解流程都有哪些表達方式,它們又都是怎么樣子的。好了,今天的課就到此。
教學反思:
1、學生所舉例子都是來源于日常生活,對流程的理解范圍較小,有必要擴大流程的范圍,引導學生用流程觀點看待一些不是很貼近生活的科學技術活動。
2、所舉案例的環節,學生劃分都較為統一,對環節的分法不一性理解不夠。
3、內容較為簡單,學生容易流于表面,淺嘗則止,不肯深入分析、理解其內涵,上課感到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