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物理教案 > 高中物理教案 > 高一物理教案 > 有固定轉動軸物體的平衡(精選9篇)

有固定轉動軸物體的平衡

發布時間:2022-12-12

有固定轉動軸物體的平衡(精選9篇)

有固定轉動軸物體的平衡 篇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理解力臂的概念,

  2、理解力矩的概念,并會計算力矩

  能力目標

  1、通過示例,培養學生對問題的分析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對現象的觀察和探究能力,同時激發學習物理的興趣。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1、教材從力有轉動效果出發通過實例分析一個力的轉動效果取決于力臂,力臂越長,效果越顯著.教學中應明確指出,引入力矩概念是反映力的轉動效果.

  教法建議

  1、學生難以掌握的是力臂.常出現的錯誤是把轉軸到力的作用點的距離當作力臂.

  2、力矩的平衡,大綱作為選學內容,考試說明中不作要求.可以結合初中學習過的杠桿平衡條件介紹力矩的平衡條件.為了減輕負擔,教學中可以回避力矩的矢量性.

  關于例題講解時的例題導入  建議

  在例題講解時,注意語言的簡潔以及要點的總結,如:

  1、教師總結:力對物體的轉動效果,取決于力矩.力矩為力與力臂的乘積,因此,求力對于某一固定轉軸的力矩,要先明確轉軸,再找力臂(轉軸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才能求出力矩,力若沿著力的作用線滑移,力矩的大小不變.

  2、例題要點:幾個力作用在有固定轉軸的物體上,如果使物體沿順時針方向轉動的力矩與使物體沿逆時針方向轉動的力矩相等,則物體處于轉動平衡狀態.處于轉動平衡狀態的物體,或者靜止,或者保持勻速轉動.

  教學設計示例

  關于課題導入  的教學設計示例

  本節的關鍵是準確分析確定力臂.為此在導入  時要盡可能的舉學生熟悉的例子進行分析.如:1、同學們請閉上你的眼睛,你能想起你家大門的把手在哪嗎?你騎過變速自行車嗎?在打鬧時,你關門不讓別人進屋,你推擠門的什么位置才能有效的擠住門?(如果是農村學校,可多舉些農用機械中的力矩的例子,農用工具中的力矩的例子.)

  2、回憶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點.請同學舉例說明在力的大小和方向都確定的情況下,不同的作用點就有不同的作用效果.

有固定轉動軸物體的平衡 篇2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理解力臂的概念,

  2、理解力矩的概念,并會計算力矩

  能力目標

  1、通過示例,培養學生對問題的分析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對現象的觀察和探究能力,同時激發學習物理的興趣。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1、教材從力有轉動效果出發通過實例分析一個力的轉動效果取決于力臂,力臂越長,效果越顯著.教學中應明確指出,引入力矩概念是反映力的轉動效果.

  教法建議

  1、學生難以掌握的是力臂.常出現的錯誤是把轉軸到力的作用點的距離當作力臂.

  2、力矩的平衡,大綱作為選學內容,考試說明中不作要求.可以結合初中學習過的杠桿平衡條件介紹力矩的平衡條件.為了減輕負擔,教學中可以回避力矩的矢量性.

  關于例題講解時的例題導入  建議

  在例題講解時,注意語言的簡潔以及要點的總結,如:

  1、教師總結:力對物體的轉動效果,取決于力矩.力矩為力與力臂的乘積,因此,求力對于某一固定轉軸的力矩,要先明確轉軸,再找力臂(轉軸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才能求出力矩,力若沿著力的作用線滑移,力矩的大小不變.

  2、例題要點:幾個力作用在有固定轉軸的物體上,如果使物體沿順時針方向轉動的力矩與使物體沿逆時針方向轉動的力矩相等,則物體處于轉動平衡狀態.處于轉動平衡狀態的物體,或者靜止,或者保持勻速轉動.

  教學設計示例

  關于課題導入  的教學設計示例

  本節的關鍵是準確分析確定力臂.為此在導入  時要盡可能的舉學生熟悉的例子進行分析.如:1、同學們請閉上你的眼睛,你能想起你家大門的把手在哪嗎?你騎過變速自行車嗎?在打鬧時,你關門不讓別人進屋,你推擠門的什么位置才能有效的擠住門?(如果是農村學校,可多舉些農用機械中的力矩的例子,農用工具中的力矩的例子.)

  2、回憶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點.請同學舉例說明在力的大小和方向都確定的情況下,不同的作用點就有不同的作用效果.

有固定轉動軸物體的平衡 篇3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理解力臂的概念,

  2、理解力矩的概念,并會計算力矩

  能力目標

  1、通過示例,培養學生對問題的分析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對現象的觀察和探究能力,同時激發學習物理的興趣。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1、教材從力有轉動效果出發通過實例分析一個力的轉動效果取決于力臂,力臂越長,效果越顯著.教學中應明確指出,引入力矩概念是反映力的轉動效果.

  教法建議

  1、學生難以掌握的是力臂.常出現的錯誤是把轉軸到力的作用點的距離當作力臂.

  2、力矩的平衡,大綱作為選學內容,考試說明中不作要求.可以結合初中學習過的杠桿平衡條件介紹力矩的平衡條件.為了減輕負擔,教學中可以回避力矩的矢量性.

  關于例題講解時的例題導入  建議

  在例題講解時,注意語言的簡潔以及要點的總結,如:

  1、教師總結:力對物體的轉動效果,取決于力矩.力矩為力與力臂的乘積,因此,求力對于某一固定轉軸的力矩,要先明確轉軸,再找力臂(轉軸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才能求出力矩,力若沿著力的作用線滑移,力矩的大小不變.

  2、例題要點:幾個力作用在有固定轉軸的物體上,如果使物體沿順時針方向轉動的力矩與使物體沿逆時針方向轉動的力矩相等,則物體處于轉動平衡狀態.處于轉動平衡狀態的物體,或者靜止,或者保持勻速轉動.

  教學設計示例

  關于課題導入  的教學設計示例

  本節的關鍵是準確分析確定力臂.為此在導入  時要盡可能的舉學生熟悉的例子進行分析.如:1、同學們請閉上你的眼睛,你能想起你家大門的把手在哪嗎?你騎過變速自行車嗎?在打鬧時,你關門不讓別人進屋,你推擠門的什么位置才能有效的擠住門?(如果是農村學校,可多舉些農用機械中的力矩的例子,農用工具中的力矩的例子.)

  2、回憶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點.請同學舉例說明在力的大小和方向都確定的情況下,不同的作用點就有不同的作用效果.

有固定轉動軸物體的平衡 篇4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理解力臂的概念,

  2、理解力矩的概念,并會計算力矩

  能力目標

  1、通過示例,培養學生對問題的分析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對現象的觀察和探究能力,同時激發學習物理的興趣。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1、教材從力有轉動效果出發通過實例分析一個力的轉動效果取決于力臂,力臂越長,效果越顯著.教學中應明確指出,引入力矩概念是反映力的轉動效果.

  教法建議

  1、學生難以掌握的是力臂.常出現的錯誤是把轉軸到力的作用點的距離當作力臂.

  2、力矩的平衡,大綱作為選學內容,考試說明中不作要求.可以結合初中學習過的杠桿平衡條件介紹力矩的平衡條件.為了減輕負擔,教學中可以回避力矩的矢量性.

  關于例題講解時的例題導入  建議

  在例題講解時,注意語言的簡潔以及要點的總結,如:

  1、教師總結:力對物體的轉動效果,取決于力矩.力矩為力與力臂的乘積,因此,求力對于某一固定轉軸的力矩,要先明確轉軸,再找力臂(轉軸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才能求出力矩,力若沿著力的作用線滑移,力矩的大小不變.

  2、例題要點:幾個力作用在有固定轉軸的物體上,如果使物體沿順時針方向轉動的力矩與使物體沿逆時針方向轉動的力矩相等,則物體處于轉動平衡狀態.處于轉動平衡狀態的物體,或者靜止,或者保持勻速轉動.

  教學設計示例

  關于課題導入  的教學設計示例

  本節的關鍵是準確分析確定力臂.為此在導入  時要盡可能的舉學生熟悉的例子進行分析.如:1、同學們請閉上你的眼睛,你能想起你家大門的把手在哪嗎?你騎過變速自行車嗎?在打鬧時,你關門不讓別人進屋,你推擠門的什么位置才能有效的擠住門?(如果是農村學校,可多舉些農用機械中的力矩的例子,農用工具中的力矩的例子.)

  2、回憶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點.請同學舉例說明在力的大小和方向都確定的情況下,不同的作用點就有不同的作用效果.

有固定轉動軸物體的平衡 篇5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理解力臂的概念,

  2、理解力矩的概念,并會計算力矩

  能力目標

  1、通過示例,培養學生對問題的分析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對現象的觀察和探究能力,同時激發學習物理的興趣。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1、教材從力有轉動效果出發通過實例分析一個力的轉動效果取決于力臂,力臂越長,效果越顯著.教學中應明確指出,引入力矩概念是反映力的轉動效果.

  教法建議

  1、學生難以掌握的是力臂.常出現的錯誤是把轉軸到力的作用點的距離當作力臂.

  2、力矩的平衡,大綱作為選學內容,考試說明中不作要求.可以結合初中學習過的杠桿平衡條件介紹力矩的平衡條件.為了減輕負擔,教學中可以回避力矩的矢量性.

  關于例題講解時的例題導入  建議

  在例題講解時,注意語言的簡潔以及要點的總結,如:

  1、教師總結:力對物體的轉動效果,取決于力矩.力矩為力與力臂的乘積,因此,求力對于某一固定轉軸的力矩,要先明確轉軸,再找力臂(轉軸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才能求出力矩,力若沿著力的作用線滑移,力矩的大小不變.

  2、例題要點:幾個力作用在有固定轉軸的物體上,如果使物體沿順時針方向轉動的力矩與使物體沿逆時針方向轉動的力矩相等,則物體處于轉動平衡狀態.處于轉動平衡狀態的物體,或者靜止,或者保持勻速轉動.

  教學設計示例

  關于課題導入  的教學設計示例

  本節的關鍵是準確分析確定力臂.為此在導入  時要盡可能的舉學生熟悉的例子進行分析.如:1、同學們請閉上你的眼睛,你能想起你家大門的把手在哪嗎?你騎過變速自行車嗎?在打鬧時,你關門不讓別人進屋,你推擠門的什么位置才能有效的擠住門?(如果是農村學校,可多舉些農用機械中的力矩的例子,農用工具中的力矩的例子.)

  2、回憶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點.請同學舉例說明在力的大小和方向都確定的情況下,不同的作用點就有不同的作用效果.

有固定轉動軸物體的平衡 篇6

  一、教學設想

  作為初中杠桿平衡知識的延續,有固定轉動軸物體的平衡問題再度被新教材選為必修內容。在掌握共點力作用下物體的平衡內容之后,正確掌握和應用有固定轉軸的物體平衡條件的關鍵是對力矩概念的理解。

  力矩是由力的概念衍生出來的一個概念,它是高中力學體系中的一個技叉知識,在調查中不難發現不少老師對力矩概念的教學未給予足夠的重視,只告訴學生力矩是描寫力使物體產生轉動效果的物理量,它的定義是力和力臂的乘積,定義式是M=F·L,其中力臂L是轉動軸到力作用線的距離。這種教法雖然能夠較快地完成教學任務,但學生卻感到生硬和乏味,許多學生學過力矩概念后,仍然弄不清為什么要建立力矩概念,力矩作為描寫力的轉動效果為什么要定義為M=F·L而不是別的形式等等,對學生來說,這些問題不解決,力矩的概念并沒有在頭腦里真已建立起來,有固定轉動軸物體的平衡條件就沒有落到實處。

  為了克服以上弊端,必須突破原來的教學方案,其基本思想是:突出科學方法教育,注重知識形成過程,增強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探索成分。

  二、教學目標 與要求

  知識與技能:

  認識轉動物體,并能找出轉軸;理解力矩的概念,知道有固定轉軸物體處于平衡狀態的含義和遵從的條件;運用力矩平衡解決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

  通過力矩概念的形成過程,使學生認識到一個概念的建立有它的必然性和不可替代性;通過實驗引發問題、驗證規律、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探索規律的科學方法。

  情感與態度:通過親身體驗一些平衡小實驗,感受身邊的平衡現象,激發學習物體知識的熱情。

  三、教學過程 

  1.建立力臂的概念

  教師:我們已經知道,力的作用能改變物體的形狀,也能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物體的機械運動有平動和轉動兩種基本形式,那么,在轉動物體時,力的作用效果跟那些因素有關。

  學生: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

  教師:對!這叫力的三要素,但是,科學總是力求用最簡潔的語言去描寫世界,對影響力轉動效果的3個因素,我們能否將它進行歸并,使之簡化呢?

  實驗表明,在保持作用力不變的情況下,力的作用效果不是由力的作用點與轉軸之間的距離決定的,而是由力的作用線與轉軸之間的距離決定,這個距離叫力臂。

  [實驗1]:如圖用彈簧秤以大小相等的力分別作用在教室在門的中點B和邊緣A(讓作用在A點的力與門夾角約30°),結果門轉動快慢一致。

  教師:力臂的大小是由哪些因素決定的?力臂概念的引出有什么作用和意義?

  學生:力臂的大小是由力的作用點和力的方向共同決定的,力臂概念的引出、實際上是把力的作用點和力的方向這兩個因素合二為一。

  教師:試用力臂概念敘述力所產生的轉動效果由哪些因素決定

  學生:影響力所產生的轉動效果因素是力和力臂,力越大、力臂越大力產生的轉動效果就越明顯。

  2.力矩概念的建立

  教師:在初中物理我們學過,壓力作用效果既跟壓力F有關,又跟受力面積S有關;用壓力F和受力面積S的比值F/S可以很好地描述壓力作用效果現在我們知道,力的轉動效果跟力F和力臂L的大小有關,那么,力F和力臂L應當怎樣組合起來才能很好地描述力的轉動效果呢?能將力F和力臂L相加,即F+L來描述的轉動效果嗎?為什么?

  學生:不能,因為F與L是兩個性質不同的物理是,不能直接相加。

  教師:還有什么理由可以說明這樣做是不行的?

  學生:當L為零時,力F不會產生轉動效果,但在F+L中,即使L等于零,F+L仍不為零。可見,不可用F+L描述力的轉動效果。

  教師:那么,參照F/S,是否可以將力F和力臂L相除,即用F/L去描述力的轉動效果呢?

  學生:不行,因實驗表明,L越大,力F的轉動效果越明顯,而 中,L越大,比值卻越小。

  教師:是否可以用FL,或更復雜的組合FL2、FL3、 ……等來描述力產生的轉動效果呢?請猜測是哪一種。

  學生:用F·L可能更好一些。

  教師:這個選擇是否正確,讓我們用實驗來檢驗。

  [實驗2]如圖,橫桿被水平懸掛,其左端系一物塊,用彈簧桿在右段不同位置A、A2豎直向下拉橫桿,使橫桿恰能發生轉動,記下兩次彈簧秤讀數F1、F2和點A1、A2與懸點0之間距離L1、L2實驗表明F1L1=F2L2。

  教師:上述實驗表明、不同力作用在一個物體上,如果F·L相同,則力所產生轉動效果相同,所以應當用F·L來描述力的轉動效果,物理學中,我們用力矩(M)來作為描述力所產生的轉動效果的物理量,可見,力矩的定義式應為 。

  教師:也許也有同學猜想用FL2、FL3、 ……來描述力所產生的轉動效果,它們都滿足F·L,越大,其值也越大的特點,我們為什么偏偏選擇FL呢?

  學生:因為FL最簡單

  教師:是的,物理概念的建立遵從的主要原則之一為簡單性原則:即要用最簡練的語言,最少的因子,最簡單的數學公式來描述和定物理概念,不僅如此,如果將產生相同轉動效果的F1F2,L1L2分別代入FL2、FL3、 ……中,所得結果是不會相等的,可見它們違反了自然規律,所以力矩只能用M=FL來描述。

  另外,力矩的單位是由力和力臂單位決定,在國際單位制中應該是什么單位。

  學生:是牛·米,符號為N·m

  教師:功的單位是焦耳,其量綱也是N·m,它們的物理意義一樣嗎?若不一樣,有什么不同。

  學生:它們的量綱雖然一樣,但物理意義不同,力矩為1N·m反映的是1N的力,其力臂力1米時產生的轉動效果,功為1J=1N·m反映的是1N的力使物體移動1米時對物體做的功,是一個過程量,體現出能量轉化的屬性。

  3.力矩平衡

  [實驗3] 介紹實驗裝置:力矩盤均勻,其重心在圓盤中心,圓盤可以在豎直面內繞過中心的水平軸無摩擦地轉動。(為使實驗更快地進行,對課本中圖4-8做一些改進,圓盤上掛兩組鉤碼,另一組鉤碼用彈簧秤代替)。

  學生讀數、填表:

  力

  力臂

  力矩

  轉動方向

  學生結論:M1+M2=M3

  給出力矩正負概念后,再由學生給出有固定

  轉軸物體的平衡條件:

  M1+M2+…+…=0 即M總 =0

  [實驗4] 動態驗證:如圖,讓學生猜想,保持

  力盤平衡,當彈簧秤緩慢地由A→B→C過程中讀數

  的變化情況,再驗證

  [實驗5] 體驗平衡條件

  (1)兩腳左右分開(30cm),在從雙腳站立不變姿式改為單足站立行不行?讓學生體驗一下如何。從雙足站立變為單足站立。

  (2)側身將一只臂和腿緊緊靠墻站立,保持這種姿式,將遠離墻的一只腳提起,讓靠墻的一只腳站立,讓學生試試能否做到?并說明理由。

  4.課堂練習(略)

  四、教學效果

  1.問卷調查

  (1)在本節課的學習中你懂得哪些概念、掌握了哪些規律。

  (2)關于力矩,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力對物體的轉動作用決定于力矩的大小;

  B、力矩可以使物體向不同方向轉動;

  C、力矩等于零時,力對物體不產生轉動作用;

  D、因為1J=1N·m,因此力矩的單位“N·m”也可寫成“J”。

  (3)直桿OA可繞O軸轉動,圖中虛線與桿平行,桿的A端分別受到F1、F2、F3、F4四個力的作用,它們

  與OA在同一豎直面內,比較它們對O點力矩M1、M2、M3、M4的大小關系。

  (4)均質圓柱重G,半徑R,障礙物高h=,今要使圓柱越過障礙物,則在圓柱體最高點作用的力中最小的力為多少?

  (5)你能說出用F·L來描述力的轉動效果的原因嗎?

  (6)本節課通過哪些方法獲取了知識?

  (7)如果給你一只鍛煉身體的啞鈴,你能夠在保持雙足站立姿式的基礎上抬起你的一只腳嗎?說明你的方法及理由。

  (8)東北代木林場中,一根松木的重量大于磅秤的量程,現想稱量松木的重量,你能做得到嗎?請你寫出你的方案。

  (9)本節課探究到的知識有用嗎?請你說說力矩平衡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

  (10)與直接給出定義和結論相比你喜歡本節課的教學方式嗎?

  2.統計數據: 問卷調查的共50位同學,時間為半小時

  課程目標

  知識與技能

  過程與方法

  情感與態度

  題 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回答正確或基本正確的人數

  46

  44

  32

  33

  42

  45

  38

  32

  43

  44

  正確率

  92%

  88%

  64%

  66%

  84%

  90%

  76%

  64%

  86%

  88%

  注:第九題只要找出生活中的力矩平衡一個事例即算正確;第十題只要說明喜歡本節課的教學方法就算正確。

  3.結果分析

  從調查情況看第一題、第二題的正確率較高,說明了學生已掌握了力矩的概念和有固定轉軸物體的平衡條件,基本的知識技能目標已經達到,值得注意的是第三題與第四題的正確率均在70%以下,學生對力矩的演變和利用力矩平衡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不足,所以本節課后,安排一節“力矩平衡條件的應用”是必要的。

  第五、六題的正確率超過80%,說明學生已感覺到知識的形成過程對獲取知識的科學方法已有所體驗,這或許是本節課的最重要的收獲;第七、八題的正確率低于80%,說明應用知識解決實驗問題的能力還是不能令人滿意,尤其是第八題正確率只有64%,客觀上該題有一定的難度,但學生遷移知識的能力較差也是不容回避的。

  第九、十兩題的高正確率體現了學生還是很樂意用所學知識解釋身邊的現象,注重知識形成過程、增強學習過程中的探索成份的教學方式還是很受學生歡迎的,但是第十題仍有12%的同學習慣于教師直接給出定義和結論認為那是“開門見山,直奔主題”,可見改變多年接受知識的模式也有過過程。

  五、新的問題

  本節課著力于力矩概念的引入過程,實際操作中感到時間有些倉促,雖然解決了力矩的概念傳授,但力矩平衡的實驗論證顯得不夠充分,有待在“力矩平衡條件的應用”中強化。

有固定轉動軸物體的平衡 篇7

  詳細介紹:課題:有固定轉動軸物體的平衡

  一、教學設想

  作為初中杠桿平衡知識的延續,有固定轉動軸物體的平衡問題再度被新教材選為必修內容。在掌握共點力作用下物體的平衡內容之后,正確掌握和應用有固定轉軸的物體平衡條件的關鍵是對力矩概念的理解。

  力矩是由力的概念衍生出來的一個概念,它是高中力學體系中的一個技叉知識,在調查中不難發現不少老師對力矩概念的教學未給予足夠的重視,只告訴學生力矩是描寫力使物體產生轉動效果的物理量,它的定義是力和力臂的乘積,定義式是m=f·l,其中力臂l是轉動軸到力作用線的距離。這種教法雖然能夠較快地完成教學任務,但學生卻感到生硬和乏味,許多學生學過力矩概念后,仍然弄不清為什么要建立力矩概念,力矩作為描寫力的轉動效果為什么要定義為m=f·l而不是別的形式等等,對學生來說,這些問題不解決,力矩的概念并沒有在頭腦里真已建立起來,有固定轉動軸物體的平衡條件就沒有落到實處。

  為了克服以上弊端,必須突破原來的教學方案,其基本思想是:突出科學方法教育,注重知識形成過程,增強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探索成分。

  二、教學目標與要求

  知識與技能:

  認識轉動物體,并能找出轉軸;理解力矩的概念,知道有固定轉軸物體處于平衡狀態的含義和遵從的條件;運用力矩平衡解決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

  通過力矩概念的形成過程,使學生認識到一個概念的建立有它的必然性和不可替代性;通過實驗引發問題、驗證規律、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探索規律的科學方法。

  情感與態度:通過親身體驗一些平衡小實驗,感受身邊的平衡現象,激發學習物體知識的熱情。

  三、教學過程

  1.建立力臂的概念

  教師:我們已經知道,力的作用能改變物體的形狀,也能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物體的機械運動有平動和轉動兩種基本形式,那么,在轉動物體時,力的作用效果跟那些因素有關。

  學生: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

  教師:對!這叫力的三要素,但是,科學總是力求用最簡潔的語言去描寫世界,對影響力轉動效果的3個因素,我們能否將它進行歸并,使之簡化呢?

  實驗表明,在保持作用力不變的情況下,力的作用效果不是由力的作用點與轉軸之間的距離決定的,而是由力的作用線與轉軸之間的距離決定,這個距離叫力臂。

  [實驗1]:如圖用彈簧秤以大小相等的力分別作用在教室在門的中點b和邊緣a(讓作用在a點的力與門夾角約30°),結果門轉動快慢一致。

  教師:力臂的大小是由哪些因素決定的?力臂概念的引出有什么作用和意義?

  學生:力臂的大小是由力的作用點和力的方向共同決定的,力臂概念的引出、實際上是把力的作用點和力的方向這兩個因素合二為一。

  教師:試用力臂概念敘述力所產生的轉動效果由哪些因素決定

  學生:影響力所產生的轉動效果因素是力和力臂,力越大、力臂越大力產生的轉動效果就越明顯。

  2.力矩概念的建立

  教師:在初中物理我們學過,壓力作用效果既跟壓力f有關,又跟受力面積s有關;用壓力f和受力面積s的比值f/s可以很好地描述壓力作用效果現在我們知道,力的轉動效果跟力f和力臂l的大小有關,那么,力f和力臂l應當怎樣組合起來才能很好地描述力的轉動效果呢?能將力f和力臂l相加,即f l來描述的轉動效果嗎?為什么?

  學生:不能,因為f與l是兩個性質不同的物理是,不能直接相加。

  教師:還有什么理由可以說明這樣做是不行的?

  學生:當l為零時,力f不會產生轉動效果,但在f l中,即使l等于零,f l仍不為零。可見,不可用f l描述力的轉動效果。

  教師:那么,參照f/s,是否可以將力f和力臂l相除,即用f/l去描述力的轉動效果呢?

  學生:不行,因實驗表明,l越大,力f的轉動效果越明顯,而中,l越大,比值卻越小。

  教師:是否可以用fl,或更復雜的組合fl2、fl3、……等來描述力產生的轉動效果呢?請猜測是哪一種。

  學生:用f·l可能更好一些。

  教師:這個選擇是否正確,讓我們用實驗來檢驗。

  [實驗2]如圖,橫桿被水平懸掛,其左端系一物塊,用彈簧桿在右段不同位置a、a2豎直向下拉橫桿,使橫桿恰能發生轉動,記下兩次彈簧秤讀數f1、f2和點a1、a2與懸點0之間距離l1、l2實驗表明f1l1=f2l2。

  教師:上述實驗表明、不同力作用在一個物體上,如果f·l相同,則力所產生轉動效果相同,所以應當用f·l來描述力的轉動效果,物理學中,我們用力矩(m)來作為描述力所產生的轉動效果的物理量,可見,力矩的定義式應為。

  教師:也許也有同學猜想用fl2、fl3、……來描述力所產生的轉動效果,它們都滿足f·l,越大,其值也越大的特點,我們為什么偏偏選擇fl呢?

  學生:因為fl最簡單

  教師:是的,物理概念的建立遵從的主要原則之一為簡單性原則:即要用最簡練的語言,最少的因子,最簡單的數學公式來描述和定物理概念,不僅如此,如果將產生相同轉動效果的f1f2,l1l2分別代入fl2、fl3、……中,所得結果是不會相等的,可見它們違反了自然規律,所以力矩只能用m=fl來描述。

  另外,力矩的單位是由力和力臂單位決定,在國際單位制中應該是什么單位。

  學生:是牛·米,符號為n·m

  教師:功的單位是焦耳,其量綱也是n·m,它們的物理意義一樣嗎?若不一樣,有什么不同。

  學生:它們的量綱雖然一樣,但物理意義不同,力矩為1n·m反映的是1n的力,其力臂力1米時產生的轉動效果,功為1j=1n·m反映的是1n的力使物體移動1米時對物體做的功,是一個過程量,體現出能量轉化的屬性。

  3.力矩平衡

  [實驗3]介紹實驗裝置:力矩盤均勻,其重心在圓盤中心,圓盤可以在豎直面內繞過中心的水平軸無摩擦地轉動。(為使實驗更快地進行,對課本中圖4-8做一些改進,圓盤上掛兩組鉤碼,另一組鉤碼用彈簧秤代替)。

  學生讀數、填表:

  力

  力臂

  力矩

  轉動方向

  學生結論:m1 m2=m3

  給出力矩正負概念后,再由學生給出有固定

  轉軸物體的平衡條件:

  m1 m2 … …=0即m總=0

  [實驗4]動態驗證:如圖,讓學生猜想,保持

  力盤平衡,當彈簧秤緩慢地由a→b→c過程中讀數

  的變化情況,再驗證

  [實驗5]體驗平衡條件

  (1)兩腳左右分開(30cm),在從雙腳站立不變姿式改為單足站立行不行?讓學生體驗一下如何。從雙足站立變為單足站立。

  (2)側身將一只臂和腿緊緊靠墻站立,保持這種姿式,將遠離墻的一只腳提起,讓靠墻的一只腳站立,讓學生試試能否做到?并說明理由。

  4.課堂練習(略)

  四、教學效果

  1.問卷調查

  (1)在本節課的學習中你懂得哪些概念、掌握了哪些規律。

  (2)關于力矩,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力對物體的轉動作用決定于力矩的大小;

  b、力矩可以使物體向不同方向轉動;

  c、力矩等于零時,力對物體不產生轉動作用;

  d、因為1j=1n·m,因此力矩的單位“n·m”也可寫成“j”。

  (3)直桿oa可繞o軸轉動,圖中虛線與桿平行,桿的a端分別受到f1、f2、f3、f4四個力的作用,它們

  與oa在同一豎直面內,比較它們對o點力矩m1、m2、m3、m4的大小關系。

  (4)均質圓柱重g,半徑r,障礙物高h=,今要使圓柱越過障礙物,則在圓柱體最高點作用的力中最小的力為多少?

  (5)你能說出用f·l來描述力的轉動效果的原因嗎?

  (6)本節課通過哪些方法獲取了知識?

  (7)如果給你一只鍛煉身體的啞鈴,你能夠在保持雙足站立姿式的基礎上抬起你的一只腳嗎?說明你的方法及理由。

  (8)東北代木林場中,一根松木的重量大于磅秤的量程,現想稱量松木的重量,你能做得到嗎?請你寫出你的方案。

  (9)本節課探究到的知識有用嗎?請你說說力矩平衡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

  (10)與直接給出定義和結論相比你喜歡本節課的教學方式嗎?

  2.統計數據:問卷調查的共50位同學,時間為半小時

  課程目標

  知識與技能

  過程與方法

  情感與態度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回答正確或基本正確的人數

  46

  44

  32

  33

  42

  45

  38

  32

  43

  44

  正確率

  92

  88

  64

  66

  84

  90

  76

  64

  86

  88

  注:第九題只要找出生活中的力矩平衡一個事例即算正確;第十題只要說明喜歡本節課的教學方法就算正確。

  3.結果分析

  從調查情況看第一題、第二題的正確率較高,說明了學生已掌握了力矩的概念和有固定轉軸物體的平衡條件,基本的知識技能目標已經達到,值得注意的是第三題與第四題的正確率均在70以下,學生對力矩的演變和利用力矩平衡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不足,所以本節課后,安排一節“力矩平衡條件的應用”是必要的。

  第五、六題的正確率超過80,說明學生已感覺到知識的形成過程對獲取知識的科學方法已有所體驗,這或許是本節課的最重要的收獲;第七、八題的正確率低于80,說明應用知識解決實驗問題的能力還是不能令人滿意,尤其是第八題正確率只有64,客觀上該題有一定的難度,但學生遷移知識的能力較差也是不容回避的。

  第九、十兩題的高正確率體現了學生還是很樂意用所學知識解釋身邊的現象,注重知識形成過程、增強學習過程中的探索成份的教學方式還是很受學生歡迎的,但是第十題仍有12的同學習慣于教師直接給出定義和結論認為那是“開門見山,直奔主題”,可見改變多年接受知識的模式也有過過程。

  五、新的問題

  本節課著力于力矩概念的引入過程,實際操作中感到時間有些倉促,雖然解決了力矩的概念傳授,但力矩平衡的實驗論證顯得不夠充分,有待在“力矩平衡條件的應用”中強化。

  課題:有固定轉動軸物體的平衡

有固定轉動軸物體的平衡 篇8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理解力臂的概念,

  2、理解力矩的概念,并會計算力矩

  能力目標

  1、通過示例,培養學生對問題的分析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對現象的觀察和探究能力,同時激發學習物理的興趣。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1、教材從力有轉動效果出發通過實例分析一個力的轉動效果取決于力臂,力臂越長,效果越顯著.教學中應明確指出,引入力矩概念是反映力的轉動效果.

  教法建議

  1、學生難以掌握的是力臂.常出現的錯誤是把轉軸到力的作用點的距離當作力臂.

  2、力矩的平衡,大綱作為選學內容,考試說明中不作要求.可以結合初中學習過的杠桿平衡條件介紹力矩的平衡條件.為了減輕負擔,教學中可以回避力矩的矢量性.

  關于例題講解時的例題導入  建議

  在例題講解時,注意語言的簡潔以及要點的總結,如:

  1、教師總結:力對物體的轉動效果,取決于力矩.力矩為力與力臂的乘積,因此,求力對于某一固定轉軸的力矩,要先明確轉軸,再找力臂(轉軸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才能求出力矩,力若沿著力的作用線滑移,力矩的大小不變.

  2、例題要點:幾個力作用在有固定轉軸的物體上,如果使物體沿順時針方向轉動的力矩與使物體沿逆時針方向轉動的力矩相等,則物體處于轉動平衡狀態.處于轉動平衡狀態的物體,或者靜止,或者保持勻速轉動.

  教學設計示例

  關于課題導入  的教學設計示例

  本節的關鍵是準確分析確定力臂.為此在導入  時要盡可能的舉學生熟悉的例子進行分析.如:1、同學們請閉上你的眼睛,你能想起你家大門的把手在哪嗎?你騎過變速自行車嗎?在打鬧時,你關門不讓別人進屋,你推擠門的什么位置才能有效的擠住門?(如果是農村學校,可多舉些農用機械中的力矩的例子,農用工具中的力矩的例子.)

  2、回憶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點.請同學舉例說明在力的大小和方向都確定的情況下,不同的作用點就有不同的作用效果.

有固定轉動軸物體的平衡 篇9

  一、教學設想

  作為初中杠桿平衡知識的延續,有固定轉動軸物體的平衡問題再度被新教材選為必修內容。在掌握共點力作用下物體的平衡內容之后,正確掌握和應用有固定轉軸的物體平衡條件的關鍵是對力矩概念的理解。

  力矩是由力的概念衍生出來的一個概念,它是高中力學體系中的一個技叉知識,在調查中不難發現不少老師對力矩概念的教學未給予足夠的重視,只告訴學生力矩是描寫力使物體產生轉動效果的物理量,它的定義是力和力臂的乘積,定義式是M=F·L,其中力臂L是轉動軸到力作用線的距離。這種教法雖然能夠較快地完成教學任務,但學生卻感到生硬和乏味,許多學生學過力矩概念后,仍然弄不清為什么要建立力矩概念,力矩作為描寫力的轉動效果為什么要定義為M=F·L而不是別的形式等等,對學生來說,這些問題不解決,力矩的概念并沒有在頭腦里真已建立起來,有固定轉動軸物體的平衡條件就沒有落到實處。

  為了克服以上弊端,必須突破原來的教學方案,其基本思想是:突出科學方法教育,注重知識形成過程,增強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探索成分。

  二、教學目標 與要求

  知識與技能:

  認識轉動物體,并能找出轉軸;理解力矩的概念,知道有固定轉軸物體處于平衡狀態的含義和遵從的條件;運用力矩平衡解決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

  通過力矩概念的形成過程,使學生認識到一個概念的建立有它的必然性和不可替代性;通過實驗引發問題、驗證規律、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探索規律的科學方法。

  情感與態度:通過親身體驗一些平衡小實驗,感受身邊的平衡現象,激發學習物體知識的熱情。

  三、教學過程 

  1.建立力臂的概念

  教師:我們已經知道,力的作用能改變物體的形狀,也能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物體的機械運動有平動和轉動兩種基本形式,那么,在轉動物體時,力的作用效果跟那些因素有關。

  學生: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

  教師:對!這叫力的三要素,但是,科學總是力求用最簡潔的語言去描寫世界,對影響力轉動效果的3個因素,我們能否將它進行歸并,使之簡化呢?

  實驗表明,在保持作用力不變的情況下,力的作用效果不是由力的作用點與轉軸之間的距離決定的,而是由力的作用線與轉軸之間的距離決定,這個距離叫力臂。

  [實驗1]:如圖用彈簧秤以大小相等的力分別作用在教室在門的中點B和邊緣A(讓作用在A點的力與門夾角約30°),結果門轉動快慢一致。

  教師:力臂的大小是由哪些因素決定的?力臂概念的引出有什么作用和意義?

  學生:力臂的大小是由力的作用點和力的方向共同決定的,力臂概念的引出、實際上是把力的作用點和力的方向這兩個因素合二為一。

  教師:試用力臂概念敘述力所產生的轉動效果由哪些因素決定

  學生:影響力所產生的轉動效果因素是力和力臂,力越大、力臂越大力產生的轉動效果就越明顯。

  2.力矩概念的建立

  教師:在初中物理我們學過,壓力作用效果既跟壓力F有關,又跟受力面積S有關;用壓力F和受力面積S的比值F/S可以很好地描述壓力作用效果現在我們知道,力的轉動效果跟力F和力臂L的大小有關,那么,力F和力臂L應當怎樣組合起來才能很好地描述力的轉動效果呢?能將力F和力臂L相加,即F+L來描述的轉動效果嗎?為什么?

  學生:不能,因為F與L是兩個性質不同的物理是,不能直接相加。

  教師:還有什么理由可以說明這樣做是不行的?

  學生:當L為零時,力F不會產生轉動效果,但在F+L中,即使L等于零,F+L仍不為零。可見,不可用F+L描述力的轉動效果。

  教師:那么,參照F/S,是否可以將力F和力臂L相除,即用F/L去描述力的轉動效果呢?

  學生:不行,因實驗表明,L越大,力F的轉動效果越明顯,而 中,L越大,比值卻越小。

  教師:是否可以用FL,或更復雜的組合FL2、FL3、 ……等來描述力產生的轉動效果呢?請猜測是哪一種。

  學生:用F·L可能更好一些。

  教師:這個選擇是否正確,讓我們用實驗來檢驗。

  [實驗2]如圖,橫桿被水平懸掛,其左端系一物塊,用彈簧桿在右段不同位置A、A2豎直向下拉橫桿,使橫桿恰能發生轉動,記下兩次彈簧秤讀數F1、F2和點A1、A2與懸點0之間距離L1、L2實驗表明F1L1=F2L2。

  教師:上述實驗表明、不同力作用在一個物體上,如果F·L相同,則力所產生轉動效果相同,所以應當用F·L來描述力的轉動效果,物理學中,我們用力矩(M)來作為描述力所產生的轉動效果的物理量,可見,力矩的定義式應為 。

  教師:也許也有同學猜想用FL2、FL3、 ……來描述力所產生的轉動效果,它們都滿足F·L,越大,其值也越大的特點,我們為什么偏偏選擇FL呢?

  學生:因為FL最簡單

  教師:是的,物理概念的建立遵從的主要原則之一為簡單性原則:即要用最簡練的語言,最少的因子,最簡單的數學公式來描述和定物理概念,不僅如此,如果將產生相同轉動效果的F1F2,L1L2分別代入FL2、FL3、 ……中,所得結果是不會相等的,可見它們違反了自然規律,所以力矩只能用M=FL來描述。

  另外,力矩的單位是由力和力臂單位決定,在國際單位制中應該是什么單位。

  學生:是牛·米,符號為N·m

  教師:功的單位是焦耳,其量綱也是N·m,它們的物理意義一樣嗎?若不一樣,有什么不同。

  學生:它們的量綱雖然一樣,但物理意義不同,力矩為1N·m反映的是1N的力,其力臂力1米時產生的轉動效果,功為1J=1N·m反映的是1N的力使物體移動1米時對物體做的功,是一個過程量,體現出能量轉化的屬性。

  3.力矩平衡

  [實驗3] 介紹實驗裝置:力矩盤均勻,其重心在圓盤中心,圓盤可以在豎直面內繞過中心的水平軸無摩擦地轉動。(為使實驗更快地進行,對課本中圖4-8做一些改進,圓盤上掛兩組鉤碼,另一組鉤碼用彈簧秤代替)。

  學生讀數、填表:

  力

  力臂

  力矩

  轉動方向

  學生結論:M1+M2=M3

  給出力矩正負概念后,再由學生給出有固定

  轉軸物體的平衡條件:

  M1+M2+…+…=0 即M總 =0

  [實驗4] 動態驗證:如圖,讓學生猜想,保持

  力盤平衡,當彈簧秤緩慢地由A→B→C過程中讀數

  的變化情況,再驗證

  [實驗5] 體驗平衡條件

  (1)兩腳左右分開(30cm),在從雙腳站立不變姿式改為單足站立行不行?讓學生體驗一下如何。從雙足站立變為單足站立。

  (2)側身將一只臂和腿緊緊靠墻站立,保持這種姿式,將遠離墻的一只腳提起,讓靠墻的一只腳站立,讓學生試試能否做到?并說明理由。

  4.課堂練習(略)

  四、教學效果

  1.問卷調查

  (1)在本節課的學習中你懂得哪些概念、掌握了哪些規律。

  (2)關于力矩,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力對物體的轉動作用決定于力矩的大小;

  B、力矩可以使物體向不同方向轉動;

  C、力矩等于零時,力對物體不產生轉動作用;

  D、因為1J=1N·m,因此力矩的單位“N·m”也可寫成“J”。

  (3)直桿OA可繞O軸轉動,圖中虛線與桿平行,桿的A端分別受到F1、F2、F3、F4四個力的作用,它們

  與OA在同一豎直面內,比較它們對O點力矩M1、M2、M3、M4的大小關系。

  (4)均質圓柱重G,半徑R,障礙物高h=,今要使圓柱越過障礙物,則在圓柱體最高點作用的力中最小的力為多少?

  (5)你能說出用F·L來描述力的轉動效果的原因嗎?

  (6)本節課通過哪些方法獲取了知識?

  (7)如果給你一只鍛煉身體的啞鈴,你能夠在保持雙足站立姿式的基礎上抬起你的一只腳嗎?說明你的方法及理由。

  (8)東北代木林場中,一根松木的重量大于磅秤的量程,現想稱量松木的重量,你能做得到嗎?請你寫出你的方案。

  (9)本節課探究到的知識有用嗎?請你說說力矩平衡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

  (10)與直接給出定義和結論相比你喜歡本節課的教學方式嗎?

  2.統計數據: 問卷調查的共50位同學,時間為半小時

  課程目標

  知識與技能

  過程與方法

  情感與態度

  題 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回答正確或基本正確的人數

  46

  44

  32

  33

  42

  45

  38

  32

  43

  44

  正確率

  92%

  88%

  64%

  66%

  84%

  90%

  76%

  64%

  86%

  88%

  注:第九題只要找出生活中的力矩平衡一個事例即算正確;第十題只要說明喜歡本節課的教學方法就算正確。

  3.結果分析

  從調查情況看第一題、第二題的正確率較高,說明了學生已掌握了力矩的概念和有固定轉軸物體的平衡條件,基本的知識技能目標已經達到,值得注意的是第三題與第四題的正確率均在70%以下,學生對力矩的演變和利用力矩平衡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不足,所以本節課后,安排一節“力矩平衡條件的應用”是必要的。

  第五、六題的正確率超過80%,說明學生已感覺到知識的形成過程對獲取知識的科學方法已有所體驗,這或許是本節課的最重要的收獲;第七、八題的正確率低于80%,說明應用知識解決實驗問題的能力還是不能令人滿意,尤其是第八題正確率只有64%,客觀上該題有一定的難度,但學生遷移知識的能力較差也是不容回避的。

  第九、十兩題的高正確率體現了學生還是很樂意用所學知識解釋身邊的現象,注重知識形成過程、增強學習過程中的探索成份的教學方式還是很受學生歡迎的,但是第十題仍有12%的同學習慣于教師直接給出定義和結論認為那是“開門見山,直奔主題”,可見改變多年接受知識的模式也有過過程。

  五、新的問題

  本節課著力于力矩概念的引入過程,實際操作中感到時間有些倉促,雖然解決了力矩的概念傳授,但力矩平衡的實驗論證顯得不夠充分,有待在“力矩平衡條件的應用”中強化。

有固定轉動軸物體的平衡(精選9篇) 相關內容:
  • 平 衡(精選15篇)

    一、課文說明本課是讓兒童通過對杠桿尺實驗,感知什么是平衡,什么是不平衡,不平衡達到平衡的基本條件是什么。天平是根據平衡的道理制成的,本課要為下一課《小天平》鋪墊好知識基礎。...

  • 電離平衡(精選12篇)

    [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1)電解質與非電解質定義與實例。(2)強電解質和弱電解質概念。從分類標準角度電解質和非電解質、強電解質和弱電解質跟共價化合物、離子化合物等不同分類之間的關系。(3)理解電離度、電離平衡等含義。...

  • 共點力作用下物體的平衡(通用9篇)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1、知道什么叫共點力作用下的平衡狀態.2、掌握共點力的平衡條件.3、會用共點力的平衡條件解決有關平衡問題.二、能力目標1、培養學生應用力的矢量合成法則平行四邊形定則進行力的合成、力的分解的能力.2、培養學生全...

  • 共點力平衡條件的應用(通用7篇)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知道什么叫共點力作用下的平衡狀態.2、掌握共點力的平衡條件.3、會用共點力的平衡條件解決有關平衡問題.能力目標1、培養學生應用力的矢量合成法則平行四邊形定則進行力的合成、力的分解的能力.2、培養學生全面分析問...

  • 力矩平衡條件的應用(精選7篇)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理解力臂的概念,2、理解力矩的概念,并會計算力矩能力目標1、通過示例,培養學生對問題的分析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對現象的觀察和探究能力,同時激發學習物理的興趣。...

  • 平 衡(通用13篇)

    一、課文說明本課是讓兒童通過對杠桿尺實驗,感知什么是平衡,什么是不平衡,不平衡達到平衡的基本條件是什么。天平是根據平衡的道理制成的,本課要為下一課《小天平》鋪墊好知識基礎。...

  • 電離平衡[第二課時](精選5篇)

    第二課時 電離平衡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掌握弱電解質的電離平衡。2.了解電離平衡常數的概念。3.了解影響電離平衡的因素能力目標:1.培養學生閱讀理解能力。2.培養學生分析推理能力。...

  • 電離平衡[第一課時](通用5篇)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了解強、弱電解質與結構的關系。理解弱電解質的電離平衡以及濃度等條件對電離平衡的影響。能力目標通過演示電解質導電實驗,培養學生實驗探索能力。通過區分強電解質和弱電解質,培養學生分析判斷能力。...

  • 電離平衡--電離平衡(精選6篇)

    第二課時 電離平衡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掌握弱電解質的電離平衡。2.了解電離平衡常數的概念。3.了解影響電離平衡的因素能力目標:1.培養學生閱讀理解能力。2.培養學生分析推理能力。...

  • 電離平衡(精選15篇)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了解強、弱電解質與結構的關系。理解弱電解質的以及濃度等條件對的影響。能力目標通過演示電解質導電實驗,培養學生實驗探索能力。通過區分強電解質和弱電解質,培養學生分析判斷能力。培養學生閱讀理解能力。...

  • 課題:有固定轉動軸物體的平衡

    詳細介紹:課題:有固定轉動軸物體的平衡一、教學設想作為初中杠桿平衡知識的延續,有固定轉動軸物體的平衡問題再度被新教材選為必修內容。在掌握共點力作用下物體的平衡內容之后,正確掌握和應用有固定轉軸的物體平衡條件的關鍵是對力矩...

  • 水和無機鹽的平衡和調節

    教學目標 (1)水和無機鹽的平衡(理解); (2)水和無機鹽平衡的調節(理解);(3)水和無機鹽平衡的意義(理解)。重點、難點分析 1.重點:水和無機鹽的平衡和調節。 2.難點:水和無機鹽平衡的調節。教學模式 問題——探究式。...

  • 第四章 物體的平衡(二、共點力平衡條件的應用)

    教學目標:一知識目標1.能用共點力的平衡條件,解決有關力的平衡問題;2.進一步學習受力分析,正交分解等方法。二能力目標:學會使用共點力平衡條件解決共點力作用下物體平衡的思路和方法,培養學生靈活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 第四章 物體的平衡(四、力矩平衡條件的應用)

    教學目標:一知識目標:1.理解有固定轉動軸的物體的平衡條件;2.能應用力矩平衡條件處理有關問題。二能力目標:1.學會用數學知識處理物理問題;2.進一步熟悉對物體的受力分析。...

  • 代謝與平衡訓練題

    班級__姓名___一、選擇題1、人體的循環系統中流的全是靜脈血的血管是:( )a、毛細血管 b、肺靜脈 c、主動脈 d、上、下腔靜脈2、人體的肝臟分泌的膽汁和胰腺分泌的胰液送入哪一部位消化食物:( )a、大腸 b、胃 c、小腸 d、膀胱3、...

  • 高一物理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二三区视频| 大桥未久在线视频 | 色涩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图区 | 亚洲精品无码国产 |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人妻AⅤ网址一 | 欧美不卡在线观看 |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色综合久 | 99re8这里有精品热视频8在线 | 免费看黄毛片 | 四虎在线看 | 日本在线一区二区三区视频观看 | 国产精品乱 | 大战丰满人妻性色Av偷偷 | 少妇性按摩无码中文a片 | 日韩jizz| 正在播放群交换视频国产 | 十八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无码无遮挡骂过 | 国产精品福利在线看 | 国产综合一区二区三区视频一区 | 91大神新作在线观看 | 欧美成人午夜免费影院手机在线看 | 在线免费观看麻豆视频 | 国产碰在79香蕉人人澡人人看喊 | 免费看成人| 久久99精品视频 | 久久视频这里只精品10 | 18精品久久久无码午夜福利 | 奶头好大揉着好爽视频午夜院 | 欧洲经典二三区 | 911亚洲精品国内自产 |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一区 | 国产精品最新乱视频二区 | 免费在线黄 | 黑人与娇小精品av专区 | 麻豆快播 | 能看在线的网站 | 久久成人18免费观看 | 亚洲精品狼友在线播放 | 国产成人青青热久免费精品 | 国内外一级毛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