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第七課第二框《兼顧效率與公平》
二、公平
教師活動:公平的含義較寬泛,涉及經濟、政治、法律等各個領域。那么到底這里公平如何理解呢?請同學看65頁的第二個探究活動。討論兩個觀點是否正確,為什么?公平究竟應如何理解?
學生活動:進行討論,得出結論。
教師總結:公平不等同于平均主義,平均主義不考慮客觀差異,抹煞了勞動差別和收入差別,要求絕對平均,實際上違背了公平的原則,壓抑了勞動者的積極性。
1.含義:主要是指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現為收入分配的相對平等,即要求社會成員之間的收入差距不能過于懸殊,要求保證人們的基本生活需要。
2.堅持收入分配公平的意義:它有助于協調人們之間的經濟利益關系,實現經濟發展、社會和諧。
(過渡)前面講了收入分配中既要講效率,又要求要公平,這是否互相矛盾,如何處理?
三、正確處理效率與公平的關系
教師活動:布置探究活動,讓學生閱讀思考課本64頁連同66頁的探究材料,把兩則材料結合起來考慮,然后讓同學分組討論以下三個問題:
(1)大李迅速致富說明了什么?
(2)64頁材料中大李和老吳的不同生活狀況表明了什么?
(3)從66材料中可以看出效率和公平有什么關系?
學生活動:先獨立思考,然后小組討論,選出代表發言。
教師總結:大李迅速致富說明改革開放以來,農民實行家庭承包經營,極大地調動人們靠勞動和合法經營致富的熱情,一部分人率先富起來,體現了效率優先。兩人的不同生活狀況表明他們存在收入差距,且差距在拉大,即出現不公平。但是如果使每個人的收入平均,則又會損傷人們的積極性,不利于效率。因此,可以看出:效率和公平存在矛盾的一面。大李致富后,他利用自身優勢帶動老吳連同整個村子致富,體現出效率與公平的統一。
1.效率與公平的辯證關系
(1)存在矛盾。
(2)存在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質前提。講公平要建立在發展生產力,提高經濟效率,增加社會財富的基礎上,否則只能導致平均主義和普遍貧窮。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經濟效率的保證。要保證勞動者的利益,才能激發勞動者發展生產、提高經濟效率的積極性。
2、如何做到兼顧效率與公平
學生活動:閱讀課本66頁內容找到結論。
(1)兼顧效率與公平,要允許和鼓勵一部分地區和個人通過誠實勞動和合法經營先富起來,帶動其他地區和個人致富,最終達到共同富裕。
教師活動:強調共同富裕不等于同時富裕,也不等于同步富裕,有差距是正常和合理的。
(2)兼顧效率與公平,既要反對平均主義,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懸殊;既要落實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獻精神;在鼓勵人們創業致富的同時,倡導回報社會和先富幫后富。
(3)兼顧效率與公平,必須正確處理初次分配注重效率與再分配注重公平的關系。
教師注意結合xx大報告中的新提法: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系,再分配更加要注重公平。
總結全課:本節課學習了效率和公平這兩個概念,以及如何正確處理效率與公平的關系。希望同學們對第二個問題多加思考,正確進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