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4第二課《百舸爭流的思想》
(1)思維和存在何者為第一性的問題
――對這個問題的不同回答,是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唯一標準。
a.凡認為存在決定思維的,就是唯物主義(參照p11)
――唯物主義認為,物質是本原,先有物質后有意識,物質決定意識;
舉例:明清王夫之“氣者,理之依也”(氣是指的物質實體)、德國費爾巴哈“人不是導源于天,而是導源于地,不是導源于神,而是導源于自然界”。
b.凡認為思維決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義
――唯心主義認為,意識是本原,物質依賴于意識,不是物質決定意識,而是意識決定物質
舉例:如英國貝克萊主張“存在即被感知”、“物是感覺的集合”。
(2)思維和存在有沒有統一性的問題,即思維能否正確認識存在的問題
――對這個方面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學上的可知論與不可知論
a.可知論認為思維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維能夠正確反映存在,人能夠認識世界,這已被人的實踐活動所證實。
舉例:馬克思主義主張世界是可知的,世界上沒有不可認識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認識的事物。
b.不可知論者認為思維不能正確地反映存在。
缺陷:這種觀點忽視了社會實踐的發展和人類的認識能力總是在不斷地提高。
舉例:“莊子夢蝶”莊子在大樹下睡覺,夢見自己變成了一只蝴蝶,在草地上翩翩起舞。突然狂風大作,暴雨襲來,莊子飛來飛去無處躲藏。嚇醒過來原來是一場夢。于是莊子就思考了這樣的問題;莊子到底是蝴蝶還是人,夢境與現實誰是真實的。(其實,蝴蝶夢中莊子的疑問是最徹底的不可知論、懷疑論,因為他對自己的存在也表示了不可知和懷疑。)休謨認為人所知道的只能是自己的感覺,所謂通過認識而發現的客觀規律性或因果必然性,不過是人在多次重復感覺以后形成的習慣性聯想,至于這種因果必然性是否真實存在于客觀世界中,我們是無法證明的。
(二)為什么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
學生活動:閱讀p-1/10—1/11,思考為什么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并結合自己的體會加以說明。
1.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人們在生活和實踐活動中首先遇到和無法回避的基本問題
(第一性問題+同一性問題)
學生活動:“憶一憶”人類的兩項基本活動和必須處理的三對關系是什么?
(認識和改造世界、人與自然界、社會和人的關系,選擇其中的一個舉例分析)
舉例:p10的材料、學習計劃與學習實際(能力、習慣、知識基礎)、每年的家庭發展計劃、一個人的心情與當時的境遇;承認物質第一性就不會怕鬼神、不會參加封建迷信活動。
2.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一切哲學都不能回避、必須回答的問題
(第一性問題+同一性問題)
(1)哲學要從總體上探討人與世界的關系,就必須首先弄清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并對此作出明確的回答
舉例:人與自然的關系處理,首先要解決誰是第一性的問題,承認物質第一性就是要強調自然和人的存在的客觀性、人與自然關系的客觀性(不可回避),進而才會探討如何尊重自然、滿足人的需要,如何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人與自然關系的變化:敬畏自然--圖騰崇拜的唯心主義和樸素唯物主義;掠奪自然--人的崇拜的唯心主義哲學和割裂人與自然關系的機械唯物主義;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科學發展觀反映出的辯證唯物主義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