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4第二課《百舸爭流的思想》
a.基本觀點
――正確地揭示了物質世界的基本規律,反映了社會歷史發展的客觀要求,反映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b.地位
――它是現時代的思想智慧,是無產階級的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我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偉大思想武器。
c.代表人物
――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毛澤東、鄧小平等
(二)唯心主義
1.基本觀點
――唯心主義認為,意識是本原,物質依賴于意識,不是物質決定意識,而是意識決定物質。
2.兩種基本形態
(1)主觀唯心主義
a.基本觀點
――主觀唯心主義把人的主觀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覺、經驗、心靈等)夸大為唯一的實在,當成第一性的東西,認為客觀事物以至整個世界,都依賴于人的主觀精神。
b.代表人物
――德國的費希特、英國的貝克萊大主教、中國的孟軻、王守仁
舉例:貝克萊“存在就是被感知”
(2)客觀唯心主義
a.基本觀點
――客觀唯心主義把客觀精神(如上帝、理念、絕對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認為現實的物質世界只是這些客觀精神的外化和表現。
b.代表人物
――柏拉圖、黑格爾、中國的老子和莊子(道生萬物)、朱熹
舉例:把某種“客觀精神”當作世界萬物的本原的哲學學說,這種“客觀精神”,在古希臘柏拉圖那里叫“理念”,在黑格爾那里叫“絕對精神”,中國古代哲學家朱熹則稱之為“理”。
(三)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是哲學的兩大基本陣營
1.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分歧
――在于對物質和意識關系誰是第一性的回答
2.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的斗爭具有從屬的意義
why:
因為各種辯證法或形而上學的思想總是附屬于唯物主義或唯心主義的哲學體系。
舉例:形而上學主要是靜止的、片面的、孤立的觀點看問題,代表人物是笛卡兒、斯賓諾莎、洛克、萊布尼茨等人,以及法國唯物論者;如事物“是非此即彼的,矛盾的雙方中正確者必居其一。”牛頓:“絕對空間,就其本性來說,與任何外在的情況無關,始終保持著相似和不變。”“絕對的純粹的數學的時間,就其本身和本性來說,均勻的流逝而與任何外在的情況無關。” 辯證法的集大成者是黑格爾《小邏輯》。一般來說,形而上學最終容易陷入唯心主義泥潭,辯證法很容易出現完全思辨的唯心主義。
3.反對二元論的錯誤觀點
舉例:笛卡兒認為,所有物質的東西,都是為同一機械規律所支配的機器,甚至人體也是如此。同時他又認為,除了機械的世界外,還有一個精神世界存在,這種二元論的觀點后來成了歐洲人的根本思想方法。
三、小結
本節課從哲學的基本問題出發,重點學習了物質與意識關系問題的兩個核心問題即第一性和同一性問題,根據對第一性問題的回答引出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分歧。進而學習了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和三個基本形態以及唯心主義的基本觀點和兩個基本形態,在學習中要主義各種哲學學派的基本觀點和代表人物,最好能分析和體會他們觀點中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