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與價值觀》教學設計
(1)糧食、水等:滿足人們吃的需要(生存需要);
(2)衣服、帳篷、車等:滿足人們穿、住、行的需要;
(3)書本、宣傳資料等:滿足人們精神上的需要;
(4)消毒水、藥品等:滿足人們防疫和健康的需要;
……
(根據(jù)具體領域的價值來總結(jié)哲學意義上的價值含義)
這些事物之所以有價值,是因為這些領域的事物的屬性和功能,能夠滿足人的需要。它們對主體都具有積極意義,這就是哲學上意義上的價值。
一、人的價值(板書)
1.哲學意義上的價值含義:價值就是指一事物對主體的積極意義,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夠滿足主體需要的屬性和功能。
注意:(1)這里的“事物”,既包括物質(zhì)現(xiàn)象,也包括精神現(xiàn)象。如糧食、水、衣服、藥品等物質(zhì)產(chǎn)品能夠滿足人們生存需要。音樂、電影、書籍等精神產(chǎn)品能夠滿足人們精神生活的需要,它們具有各自的屬性。它們對主體的積極意義,就是哲學上的價值。
(2)價值是主體需要與事物屬性之間的特定關系,是一種關系。物的屬性和人的需要是構(gòu)成價值的不可缺少的兩個方面。
設問:這些具體領域的價值與哲學意義上價值有什么關系?(學生思考并回答)
教師點撥:具體領域中的營養(yǎng)價值、保健價值、經(jīng)濟價值、道德價值、審美價值、醫(yī)療價值、文學價值等是個性,哲學意義的價值是共性,它是指人的需要與事物屬性之間的一種特定關系,即事物對人的積極意義。哲學意義的價值具有概況性和普遍性。
再問:那么物的價值和人的價值是一回事嗎?你是怎樣認識人的價值的?(學生帶著這個問題先學習下面的知識即人的價值是什么,然后再討論并回答這個問題。)
小結(jié):物的價值是滿足人(主體)的某種需要,事物本身沒有需要。人的價值是人通過自己的活動,付出了心血和勞動,滿足了社會和他人的需要(貢獻),同時自己也獲得相應的勞動報酬,得到社會對自己價值的承認,從而實現(xiàn)了對自我的滿足(索取)。也就是人既是價值的創(chuàng)造者,同時也是價值的享受者。人的價值是社會價值和自我價值的統(tǒng)一。
2、人的價值在于創(chuàng)造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即通過自己的活動滿足自己所屬的社會、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 (板書)
思考:那如何評價一個人的價值呢?是更多地享受價值(索取)?還是更多地創(chuàng)造價值呢(貢獻)?
有人認為, “五子登科” (車子、房子、票子、位子、孩子即為五子)的人生才是有價值的!也有人認為,人生的價值就在于播送愛心、擔當責任、奉獻社會。你們認為呢?
通過討論,學生從社會價值和自我價值的統(tǒng)一關系中分析得出:對一個人的價值的評價主要是看他的貢獻。
進一步觀看《輝叔十年助學之路》(XX年6月13日10點相約政協(xié)協(xié)議廳直播)的視頻,得出社會各界對輝叔的人生價值的評價?
相關資料:前段時間,“史上最牛助學老人”一文在網(wǎng)絡上廣為流傳,同時也引起了社會各大媒體的高度關注,XX年6月9日早上,輝叔就捐資助學事跡接受了新華社廣東分社、南方日報、南方都市報、廣州日報、廣東電視臺等10家莞內(nèi)外媒體的采訪,詳細了解了輝叔多年來在全國各地的捐資助學情況,并一再被輝叔的事跡所感動。王錦輝(東莞榮譽市民,金城營造集團創(chuàng)始人),86歲高齡的老人,可以為建設114所希望學校,走遍全國,行程百萬里。輝叔捐建的希望學校已遍布全國19個省、自治區(qū)、45個地級市(地區(qū)、自治州)、69個縣(鄉(xiāng)鎮(zhèn))和香港地區(qū)。按汽車的公里路算,都有50萬公里,還不說他步行的路。新華社廣東分社主任記者陳冀認為,東莞的經(jīng)濟相對發(fā)達,富有的人有不少,但像輝叔那樣,既出錢又出力做慈善的老人家確實不多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