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與價值觀》教學設計
3、人的價值評價:主要看他的貢獻,最根本的是對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事業的貢獻。(板書)
設問:是不是對社會的貢獻是高高在上,普通人無法觸及的呢?
展示圖片和文字資料:最感動中國的捐款者。
(乞討老人為災區人民捐出105元)
(拉這樣一車煤,老人才賺到16元。而他掏出了1000元現金和一張萬元支票,表示要捐獻給四川汶川受災群眾。工作人員震驚了,因為老人已經78歲,一直以拉煤餅為生,收入微薄。)
(孩子們也在排隊捐款)
……
設問:看過之后有什么感想?(學生回答)
教師總結:對社會的貢獻并不是高高在上,不可觸及。只要是做自己該做的事,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普普通通的勞動也是貢獻社會和他人。
通過視頻和圖片的觀看,直觀地讓學生把握好對一個人的價值的評價,以及解決兩個認知盲點:第一,人的貢獻不僅僅表現在物質方面而且也可表現在精神方面;第二,一個人所做的有可能是微不足道的,但只要是對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事業有貢獻就是有價值的。
過渡:人類很早就開始了對價值問題的思索,形成了不同的價值觀。一個人的活動往往受價值觀的支配,那么什么是價值觀?價值觀對人們的行為又有什么影響呢?
二、價值觀的導向作用(板書)
1.價值觀的含義:人們在認識各種具體事物的價值的基礎上,形成對事物價值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
注意:(1)價值觀作為一種社會意識,是由社會存在決定的,是對社會存在的反映,它在一定的社會存在基礎上產生,隨著社會存在的變化而變化。
(2)價值觀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巨大的反作用,對人們的行為具有重要的驅動、制約和導向作用。(引導學生回憶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
(3)價值觀人人都有,但受主客觀條件的制約,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價值觀(具有時代性、階級性等特點)。
設問:價值觀對人們的行為具有重要的驅動、制約和導向作用,表現哪些方面?(學生從教材中找出答案)
2、價值觀的導向作用(板書)
(1)價值觀對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
(2)價值觀對人生道路的選擇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
讓學生通過對材料分析,理解知識點:
材料一:制藥企業的總經理所秉承的信念與該企業的經營有什么關系?(教材p98的課堂探究)
材料二:三鹿奶粉事件,奶業的危機。事情緣由是河北省的農民耿氏兄弟因為自己的原料奶蛋含量始終不達標,損失很大。聽說三聚氰胺有效,就加了些進去,后來就一次通過了,因此生意做的紅火起來,也就在他們那個村子里流傳開來了。結果是:三聚氰胺是奶農因為利益需要故意所為。中國的孩子喝奶粉不是結實而是結石了。后來還查出伊利、蒙牛、光明等企業的牛奶也有三聚氰胺成分。為什么這些國家免檢產品的企業讓國人如此不放心?
材料三:一個67歲的老人,一個功成名就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面對醫學界與人類社會全然陌生的一種不明原因的急性重癥呼吸道傳染病的肆虐,慷慨請纓要求把危重病人轉送到他所領導的廣州呼吸病研究所集中隔離治療。爾后又臨危受命,擔任廣東省“非典型肺炎”醫療救護專家指導小組組長,奔忙在抗“非典”的第一線,乃至發生連續工作38小時一度累倒的情形。鐘南山的身上洋溢著一種強大而崇高的人格力量。他在和平時期所表現的奮不顧身、身先士卒的英雄氣質,比戰爭年代那些舍身取義英勇無畏的先烈毫不遜色。他的事跡告訴我們什么哲學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