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強自我保護的能力
曉建的父母都是成都一家建筑公司的工人,父親是繼父。XX年前,曉建的母親因患胃癌病退。繼父近兩年一直在外地工地上干活。曉建母親說,娃娃很怕羞,不愛說話,很少打鬧,膽子小,從小還很自卑。他生下來左手有6個手指,后來做了切除手術,但拇指因此畸形無力,常遭孩子們笑話。曉建的家人介紹說,繼父“像親生父親那樣”對曉建好,但他的教育方式很嚴厲,比如放學了不能在外耍,做了錯事要挨打。曉建認為自己“沒有什么業(yè)余愛好,生活單調”。
肖可的母親曾在電話里對當地一家媒體說,“肖可一直是個乖娃娃,只是調皮一些”,他在上初中時也被同學欺負,學校外的“歪人”常搶他的錢,“現在聽說他虐待同學我們都很吃驚,我們一直還不知道孩子在學校的作為”。
記者采訪了比肖可高兩級的同校一名女孩。肖可等人都叫她“姐”,他們相處一年多,關系很好。女孩評價說,他們比較講義氣,多才多藝,本質并不壞,只想體驗“處處充大”和“征服”的感覺,以表現自己的分量,但有時昏了頭,玩過了火。女孩認為,他們家教不嚴,經常周六、周日晚上打電話邀她出去玩,一玩就玩到十一二點,有時還上通宵網吧。郭標回去晚了,就遭老爸一頓痛打,而吳小梁似乎沒人管,常和附近街頭的小混混一塊耍。
由于這些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家庭教育方式不大科學,普遍存在溺愛情況,加上社會上不良現象和影視暴力鏡頭的影響,孩子們比較容易學壞。
前幾年學校里也有兩個和曉建相似情況的學生,但他們都及時報告了老師,保衛(wèi)科馬上對施暴者進行訓誡教育,對兩名學生實施跟蹤保護,直至他們順利畢業(yè)。
面對校園暴力,他們?yōu)槭裁幢3殖聊?
小建因為遭受7個同學長達一年的暴虐,從一個經常拿獎學金的好學生淪為“輕度低能”!其中很多行為如果是成年人所為,就已經屬于刑事犯罪,從經濟上、肉體上、精神人格上都對當事人造成嚴重傷害和侵犯,這樣的事件不能不引起我們的思考。
來自中國青少年犯罪研究會的統計資料表明,近年內,青少年犯罪總數已經占到了全國刑事犯罪總數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歲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總數的70%以上。教育專家分析說,心理上的狹隘、自私、惟我獨尊、好占上風是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內因,而不良社會環(huán)境的熏染、錯誤的家庭教育方式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缺乏則是不容忽視的外因。
一些家長的錯誤心態(tài)使得孩子成了校園暴力的無辜受害者,甚至導致極端事件的發(fā)生。
忍氣吞聲型:在得知孩子被人勒索甚至被打時,這些家長都擔心得罪壞孩子后自己的孩子會遭到打擊報復,告訴孩子要離那伙人遠遠的,看見他們就跑。
縱容犯錯型:一些家長在得知自己的孩子在學校欺負別人或勒索人時,往往認識不到問題的嚴重性。或是根本就不相信在家看起來特別老實的孩子會當上小“惡霸”,認為是夸大其詞,根本不對孩子進行教育,使孩子在錯誤的深淵中越滑越遠。
其實關于學生暴力事件,真可謂“屢見不鮮”,足以引起社會的重視,尋求改善的良方。毫無疑問,學生暴力事件,有學校管理和教育方面的責任,有作為相對開放社會的條件下學生容易變壞的外部環(huán)境影響,但是其中最一重要方面,學生的權利意識的匱乏,學生在學校里除了學習客觀的知識、美好的道德信條和嚴格的行為守則,還應該了解自己享有哪些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