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強自我保護的能力
三、如何教會孩子自我保護
1、正認識。 觀察社會要用兩分法,既不要把社會看成"一片凈土"到處是陽光鮮花,也不要把社會看成"一團漆黑",到處是爾虞我詐。現實生活不是孩子幼年的童話世界。如果一味灌輸"牧歌教育",學生停留在天真幼稚階段,對環境缺乏必要警惕,一旦遇上險情,即大驚失色,束手待擒。相反,總是用"拍花子教育"恫嚇也不好,孩子們容易對周圍產生草木皆兵的錯覺,多疑膽怯,不敢主動接觸社會。一個面對現實的中學生,應當積極謹慎地和周圍的人和事接觸,學習交往,學習自我保護,增強心理承受力。學校的牧歌教育與家庭的拍花子教育唱對臺戲,這種現狀一定要改變。
未來社會有激烈競爭,既需要敢闖敢冒險的勇氣,也需要審時度勢的清醒;既 需要"百舸爭流"單兵作戰智慧,也需要各行業的集體合作;既需要對人信任,也需要對人警惕;對惡人惡事,手中應用矛;對險情隱患,手中有盾。
2、會行動。男生五要:要理解女生心理一般特點;要主動關心幫助女生;要有保護女生的責任;要自覺抵制黃色誘惑;要有道德規范自制能力。
女生五要;要舉止端莊行體;要理智謝絕異性愛慕和追求;要拒絕任何金錢物質的引誘;要識別抵制異性的挑逗;要分辨學生適宜和不適宜的場所。
3、身體力行。在各種意外中,家長和教師表現出的觀察的敏銳、判斷的清醒處理的果斷、方式的靈活,都會給孩子以鼓舞、啟迪。同齡人的機智、勇敢、鎮定、堅毅等英雄行為,更會引起學生的羨慕和仿效。所以,示范包括三方面的身教,即教師、家長和學生中小英雄的身教。需要指出的是,"自我保護"中的"自我",既是個人"小我",也是學生群體的"大我"。自我保護含有青少年群體的相互保護。所以,我們提倡敢于向壞人壞事作頭爭,在相互救護中,要有舍己救人的奉獻精神,要有相互救護的常識、能力和訓練。
4.增強意識和能力。 我們的社會、學校、家庭,似乎教孩子溫文爾雅、禮貌待人多,遇急遇險,救護防身方面少。如果一味地強調“溫良恭儉讓”、“文質彬彬,然后君子”,無異于使孩子遭遇暴徒時變成任人宰割的羔羊。這種教育方式自覺不自覺地培養著弱者。
義正辭嚴,當場制止免出險境,緊急求援 虛張聲勢,巧妙周旋主動避開,脫離危險
訴諸法律,報告公安心明眼亮,記牢特點 堂堂正正,不貪不占遵紀守法,消除隱患
四、學會如何應對突發情況(引導學生針對其中的某一方面展開討論,以求完善)
孩子能學會在緊急情況下避免危險嗎?答案是肯定的。 但要孩子做到這一步僅僅告訴他們"不要接受陌生人的糖果"或者"遇到火災時不要驚慌"是遠遠不夠的。你必須向孩子描述可能遇到的情況,然后問孩子應該如何去做。
下面就是您應該向孩子描述的4種情況,并且每種情況都附有應該如何應變的建議:
1、你獨自在家,門鈴響了,你從門上的窺視鏡中看到一個陌生人。
決不要為任何陌生人開門。哪怕他說有什么緊急情況,或者說他是警察,或者說是你爸爸或媽媽讓他來接你等等。但也不要門鈴響了而不理會,因為小偷有時會按門鈴試探是否有人在家。你可以隔著門告訴陌生人,你媽媽在睡覺,而你打不開門,讓他過一會再來。然后,給家長或鄰居打電話,告訴他們有一個陌生人在家門外,讓他們不要掛斷電話,直到陌生人離開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