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貨幣的神秘面紗》教學設計
(4)工資XX元、透支1600元——非一手交錢、一手交貨,支付有時間差——支付手段
【問題】隨著社會的發展,商品交易范圍越來越大,慢慢超出了國界,這是貨幣產生了另一種職能——世界貨幣。
(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學習教材p5-7相關內容,掌握板書(二)所列知識)
(二)貨幣的職能(板書)
1.基本職能(板書)
(1)價值尺度 a.含義 b. 價格 c. 觀念中的貨幣(板書)
(2)流通手段 a.含義 b. 商品流通的含義及公式 c. 現實的貨幣(板書)
在此引導學生討論“教材p6探究活動二”。
學生討論,教師歸納:
“商品----貨幣----商品”的流通過程中,“商品----貨幣”是賣的階段,“貨幣----商品”是買的階段,賣不出去,就沒有買回來的實力。賣不出去的商品達到一定程度,商品所有者就會破產倒閉,因此,人們把賣稱為商品的驚險的跳躍,這一跳躍如果不成功,摔壞的一定是商品所有者。這就意味著商品生產者只有生產適銷對路、質量上乘的商品,才能夠賣出去。這是市場的要求,商品生產者必須要有誠信意識,靠產品質量和服務在競爭中獲勝,否則必被淘汰(例如三鹿集團)。
貨幣執行流通手段職能時,能夠與一切商品相交換,是不是意味著流通中的貨幣量越多越好?
學生討論,教師歸納:
不是,流通中實際需要的貨幣量是受一定規律支配的,它主要由商品的價格總額和貨幣的流通速度所決定的。(引導學生初步理解“適度原則”)
(見教材p7“專家點評”)
用公式表示
商品價格總額
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屬貨幣量= ———————
貨幣流通次數
(3)貨幣的其他職能:貯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貨幣(板書)
隨著經濟的發展,商品流通越來越頻繁,金屬貨幣也出現了一些缺陷(引導學生討論“教材p7探究活動一”。),于是代替金銀行使流通手段職能的紙幣出現了(經歷由金垠條塊→足值的鑄幣→不足值的鑄幣→紙幣的過程)。為什么小小一張紙幣有這樣的功用?這主要是因為紙幣是由國家發行的、強制使用的貨幣符號,也就是說國家用強制力賦予紙幣這樣神奇的力量。
(三)紙幣(板書)
1、含義:由國家發行的、強制使用的貨幣符號(板書)
國家用強制力賦予紙幣這樣神奇的力量,那么國家有權發行紙幣,但能不能任意發行呢?我們已經知道紙幣的發行量必須以流通中實際需要的貨幣量為限,如果超過這個限度就會“錢不值錢”了,引起物價上漲,通貨膨脹;相反如果小于這個限度會使商品銷售發生困難,想買東西,可手上沒錢,造成通貨緊縮(見p8“名詞點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