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單元第八課 國家收入的分配教案
3、財政收支平衡(1)財政收入和支出關系的三狀態。收大于支,有節余;支大于收,有赤字;收支相等。(2)財政收支平衡與財政赤字①在預算和決算中收支相等是最理想的狀態,這時,財政資金得到了最充分的利用。 ②當年國家財政收入等于支出或收入大于支出,略有節余,就是財政收支平衡。 ③當年國家財政收入小于支出,出現差額,就是財政赤字。 ④ 如果收入大于支出,節余過多,意味著財政資金沒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對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不利。相反,財政支出大于收入,意味著財政支出要依靠借債來維持,這可能導致社會總需求和總供給的不平衡,引發通貨膨脹。因此,堅持支出收入相適應,堅持財政收支基本平衡,是我們要堅持的原則。(3)擴張性財政政策和緊縮性財政政策。根據財政政策對經濟運行的不同影響,可把財政政策區分為“擴張的財政政策”和“緊縮的財政政策”。在經濟增長滯緩,一部分經濟資源未被利用,經濟發展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約時,政府應采取擴張性財政政策,通過增加經濟建設支出和減少稅收,來刺激總需求增長,降低失業率,使經濟盡快復蘇。反之,在經濟發展過熱,經濟的正常運行受供給能力制約時,物價會上漲,政府應采取緊縮性財政政策,通過減少財政支出,增加稅收,來抑制總需求、降低通貨膨脹率,給經濟“降溫”。(4)財政赤字與通貨膨脹。財政支出大于收入,即出現財政赤字,意味著財政支出要依靠借債來維持,這種狀況可能會導致社會總需求與總供給的不平衡,引發通貨膨脹。通貨膨脹指流通中紙幣發行量超過了實際需要的金屬貨幣量,引起物價上漲、紙幣貶值的現象。(二)財政的巨大作用1、集中力量辦大事(1)支持基礎設施、基礎工業及高科技研究開發。支持基礎設施、基礎工業及高科技研究開發等,是經濟發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基礎和保障。這些行業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建設周期長,技術要求高,難以獲得較高利潤,甚至存在較大風險。必須充分發揮國家財政支出的作用。社會主義國家集中社會資源辦大事體現出其他社會制度無法比擬的優越性。(2)調節資源配置,促進經濟發展。市場經濟的正常發展,不僅要求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還要有國家的宏觀調節,以解決市場調節不能解決的問題。國家財政可以通過財政支出這種經濟手段有效調節資源。 國家財政促進經濟的發展。①國家財政支持基礎工業和基礎設施建設,為國民經濟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②國家財政促進經濟總量和結構的調整,以實現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的發展。(3)財政可以有力地促進科學、教育、文化、衛生事業的發展。①科學、教育、文化、衛生事業的發展是經濟快速發展的基礎。②這些事業的發展離不開財政的支持。這些部門屬于非生產性部門,它們不直接創造財富,卻是社會再生產過程不可缺少的,它們的正常運轉要依靠財政的支持。2、人民生活有保障(1)財政是鞏固國家政權的物質保證。①國家是進行政治統治和管理社會公共事務的機構,具有協調社會矛盾、防御外敵入侵的只能。②鞏固國家政權需要雄厚的財政實力。(2)財政為建立和完善社會公共服務體系提供物質保證。為人民創造安寧、和諧的生活環境,必須為人民群眾提供完善的社會公共服務體系。科學完備的社會公共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要靠國家財政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