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
探究:上述兩則事例共同說明什么問題,這一現象對我們有何啟示?
學生討論、發言
教師歸納總結:以上事例說明了一些國家因為民族問題而戰火不斷,民不聊生,所以人們渴望和平,需要各民族團結,民族團結與一個國家的前途命運息息相關,沒有民族團結,就沒有國家的安定,那么國家也就不能集中力量搞建設,各民族也就失去了依靠而難以發展,所以只有加強民族團結才能實現社會的穩定,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
學生歸納:
(2)民族團結
a、含義:是指各族人民和睦相處、友好往來、互相合作、共同奮斗,誰也離不開誰的大團結局面。
b、原因:民族的團結和凝聚力,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指標之一,是社會穩定的前提,是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保證,是國家統一的基礎。
c、地位:處理民族關系的重要原則
下面請第四小組搜集關于各民族共同繁榮的事例。
教師補充資料:
材料一:《中國西藏新聞網 》公布的西藏自治區統計局統計的有關情況
人均gdp
gdp
1965年
241元
3.27億元
XX年
突破10000元
290.3億元
材料二:目前少數民族有小學十多萬所,學生入學率達到97%。普通中學有一萬多所,中等專業學校六百多所,高等院校一百多所。
以上材料共同說明了什么問題?
學生討論,發言
教師總結:我國少數民族的經濟和各項事業有了很大的發展。我國在處理民族關系時實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原則。
探究:運用已學過的有關知識,探究我國實施是大開發的意義?
學生分組討論,小組選出代表發言
教師點評:西部大開發實際上就是民族地區大開發,因為民族自治區和多民族省份一般都在西部,構成了西部大開發的區域主體,積極實施西部開發戰略,就是要加快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縮小東西部地區的差距,有利于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也帶動了整個社會現代化進程。
學生歸納出:
(3)各民族共同繁榮
a、含義:在民族平等、民族團結的前提下,實現各民族共同發展、共同富裕、共同繁榮。
b、原因:各民族共同繁榮是社會主義本質決定的,是實現國家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
c、地位:處理民族關系的根本原則
思考:
民族平等、民族團結、民族共同繁榮三原則的內在聯系
(4)民族原則之間的關系(存在民族壓迫,當然就不會有民族團結和民族共同繁榮,,民族團結也不可能建立在長期存在先進、落后的差距上,經濟是基礎,如果不改變少數民族地區貧困落后的狀況,民族團結就沒有強有力的物質保證。)
三者互相聯系、不可分割。民族平等是實現民族團結的政治基礎,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是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前提條件,各民族共同繁榮特別是經濟發展,是實現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的物質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