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1 勞動者的基本權利和義務
2、遵守職業道德是勞動者應該履行的義務
職業道德在整個道德建設中處于極為重要的地位,它是現實社會的主體道德,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重點。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基本要求是: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愛崗敬業是要求人們樹立責任感。敬業就是忠于職守,它是弘揚職業道德的前提和核心。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是各行各業都應做到的基本要求。服務群眾,也就是為人民服務。它是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靈魂。奉獻社會,是職業道德的最高要求,也是為人民服務和集體主義精神的集中體現。所以,要在全社會大力倡導奉獻精神。
3、正確看待我國當前經濟生活中的職工失業問題
第一,伴隨著我國經濟體制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軌,必然出現競爭,形成優勝劣汰;必然造成勞動者的合理流動和一部分素質較低的職工因不適應競爭環境而失業。
第二,我國勞動力長期供過于求。在經濟體制轉軌期間,企業實行減員增效,使原有的隱性失業明朗化。
第三,由于改革中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由集約型轉變,企業的產品、技術和組織結構和需要調整,必然涉及一些職工的調整和轉移就業崗位。
第四,多年來盲目投資、重復建設,造成低水平過度競爭,產品沒有市場,經濟經營難以為繼;加之部分國有企業經營管理不善造成企業破產、職工失業。
因此我們需要正確認識并積極解決這一問題,開拓一條中國特色再就業之路。多層次多渠道多領域創造勞動就業機會。
4、國家擴大就業,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
(1)我國的就業形勢依然嚴峻。從總量上看,雖然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呈減少趨勢,但隨著結構調整和企業改革步伐的加快,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增加。隨著并軌工作的推進,下崗轉失業人員增多,控制失業率的任務相當艱巨。
(2)就業是民生之本,是勞動者謀生的重要手段,對整個社會生產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就業使得勞動力與生產資料相結合,生產出社會所需要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使社會生產順利地運轉。勞動力與生產資料合理配置下的勞動就業,使勞動生產率得到提高,促進經濟的發展。勞動者通過就業取得報酬,從而獲得生活來源,使社會勞動力能夠不斷再生產。勞動者的就業,有利于其實現自身的社會價值,豐富精神生活,提高人的境界,從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3)勞動者應當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念,這主要是:自主擇業觀;競爭擇業觀;職業平等觀;多種方式就業觀等。
(4)采取積極措施,擴大就業,促進就業和再就業。第一。繼續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千方百計增加就業。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特別是第三產業,扶持中小企業,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和采取靈活多樣的就業方式,促進就業和再就業;第二,進一步貫徹落實促進就業和再就業的各項政策措施;第三,積極幫助困難人員再就業;第四,加強職業培訓和再就業服務;第五,采取更加有力措施,有效控制失業率過快增長。統籌規劃、分步實施國有企業關閉破產兼并和改制改組,把握關閉工作力度,合理引導和規范企業的規模性裁員;有計劃、有步驟地推進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向失業保險的并軌工作,防止失業率急劇攀升;鼓勵國有大中型企業通過主輔分離、輔業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員;繼續完善失業保險制度,實現再就業;六,勞動者應該轉變就業觀念,樹立市場競爭意識,增強就業競爭能力,努力實現積極自主就業;第七,統籌城鄉就業,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