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經濟常識知識點整合
(2)①加快推進財政稅收體制改革,逐步建立包括工資集體協商制度在內的收入分配基礎制度;②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③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④并加快推進戶籍制度改革;⑤深化壟斷行業改革等。
6、答案:(1)材料一、二共同說明了必須堅持對外開放思想和閉關鎖國的危害。
(2)①材料三說明了我國的基尼系數過大,百姓收入差距過大,影響社會公平。②第一,特區要進一步深化改革根本,促進生產力的發展,為實現社會公平正義奠定物質基礎;第二,通過深化經濟政治改革,努力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逐步縮小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差距,使社會成員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第三,完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調整初次分配的結構,規范初次分配的秩序,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 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正義,處理好公平效率之間的關系等;第四,進一步搞好第三次分配。
7、答案:(1)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居民財產性收入。(2)全面推行工資集體協調制度,建立企業工資支付保障機制和正常的工資增長機制,加大對“三農”的支持力度,實現城鄉居民收入普遍較快增加。(3)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低收入者收入明顯增加。(4)加快個稅改革,充分發揮個人所得稅對收入分配的調節作用。
三、1a2a3c4a
5、答案:(1)①消費對生產具有反作用,消費拉動經濟增長、促進生產發展。消費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對生產的調整和升級、對新產業的出現和成長起著導向作用。消費結構的升級將推動經濟結構的優化升級;②在需求結構上,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是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要求;(2)①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建立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和支付保障機制;②鞏固農業基礎地位。推進農村改革發展,增加農民收入,擴大農村消費需求;③進一步加強宏觀調控,積極培育消費熱點,推動居民消費結構升級;④加快完善養老、醫療等社會保障體系。穩定居民消費預期,擴大即期消費;⑤在優化結構的基礎上保持合理的投資規模,增加生產性消費,拉動經濟增長。
6、答:(1)加強宏觀調控。實施家電下鄉等政策,結予農民價格補貼。(2)積極發展現代農業,走產業化經營這路。(3)發展鄉鎮企業,增加農民就業的渠道。(4)開拓農村市場。企業生產要面向農村市場,調動農民消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7、答案:(1)擴大農村消費市場。推動農村消費快速增長的主要原因,一方面得益于農民收入的增加,另一方面得益于一系列刺激消費政策發揮效應。(2)①生產與消費的辯證關系。生產決定消費,沒有生產,就沒有消費;消費對生產具有反作用,只有生產出來的產品被消費了,這種產品的生產行為才算真正完成;②消費反作用于生產。一個新的消費熱點的出現,往往會帶動一個產業的出現和發展。消費是生產的目的和動力。③擴大農村消費市場的意義。有利于改善農民的消費方式和消費結構,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有利于統籌城鄉發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有利于拉動內需,促進整個國民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3)①要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要依靠科技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培育農民收入的新的增長點;②加強國家的宏觀調控。發揮財政和稅收的作用,加強對農民創業的金融和財政支持和實行稅收優惠。③擴大農村消費空間。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通過加強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發展拓展非農就業空間,拉動農村消費,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④加快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促進農村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大力辦好農村教育事業,進一步為農民擴大消費解除后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