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第七課《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
教師活動:請大家想一想,在我們個人消費品的分配中如果實行平均分配會出現什么后果?
學生活動:積極思考、討論,回答問題:如果實行平均分配,必然導致“懶漢”的出現,勞動者的積極性不能很好地調動起來,干和不干一個樣,干多和干少一個樣,干好干壞一個樣,整個社會的發展必然緩慢,最終導致共同貧窮。
教師活動:可見,社會主義階段,實行按勞分配既是客觀經濟條件的要求,在實行按勞分配的同時,也體現了優越性。
(3)堅持按勞分配的意義
教師總結:實行按勞分配,勞動者的個人收入同自己付出的勞動數量和質量直接聯系在一起,會激發勞動者的積極性,推動勞動者努力學習科學技術,提高勞動技能,有力地促進社會主義生產力的發展,也體現了勞動者共同勞動、平等分配的社會地位。
就是活動:既然按勞分配有這樣重要的意義,它在我國的分配制度中占怎樣的地位?
學生活動:認真思考總結,得出結論
教師總結:
(4)按勞分配為主體的現實表現
按勞分配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居主體地位。首先,從整個社會收入分配結構看,雖然存在多種分配方式,但由于公有制經濟占主體地位,所以按勞分配必然是主體;同時,勞動者中在公有制經濟中就業的占多數,所以按勞分配方式必然是主體。其次,從公有制企業中勞動者收入結構看,盡管目前公有制企業個人收入來源逐漸多樣化,但在各種報酬中,按勞分配部分的收入仍然占較大比重。最后,從按勞分配對其他收入方式的影響看,公有制企業勞動者按勞分配的收入量,是其他所有制經濟活動中勞動者收入水平的參照標準。
2、多種分配方式并存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63頁材料,并思考所提問題。
學生活動:閱讀課本,認真總結,發表見解
教師引導:在我國,個人收入的分配除去按勞分配之外還存在多種分配方式,到底還有哪些?他們各有什么特點和作用?為什么在我國存在多種分配方式?這些問題,我們將通過下面內容的學習來了解。
(1)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客觀必然性
教師活動:為什么我國所有制結構和我國的分配制度有相同的地方?都以某某為主,多種并存?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和分配制度有什么內在聯系?
學生活動:分小組討論,推薦代表發言,教師總結
這種分配方式與我國現階段生產力的發展水平相適應。根據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的規律,生產力的發展狀況決定分配方式。我國現階段生產力總體水平低、發展不平衡和多層次的狀況,不可能實行單一的分配方式,必然存在多種分配方式。
這種分配方式也是由我國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并存的所有制結構決定的。公有制是主體,在公有制經濟中只能實行按勞分配。但在其他多種非公有制經濟中,就不能按勞分配,而只能采取其他非按勞分配方式。
這種分配方式也是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只有這樣才能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
(2) 多種分配方式的主要形式
按個體勞動者勞動成果分配
個體勞動者個人占有生產資料,獨立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其勞動成果扣除成本和稅收后直接歸勞動者所有,從而構成他們的個人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