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第七課《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討論在這里勞動者充當了什么角色
學生活動:思考討論,發表見解:他們既是勞動者,又是經營者、投資者,不僅付出勞動、謀劃發展,還要承擔經營風險。
按生產要素分配
按生產要素分配就是生產要素所有者憑借對生產要素的所有權參與受益分配。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64頁漫畫與材料,并思考所提問題。
學生活動:閱讀課本,認真總結,發表見解
教師點評:參與受益分配的生產要素主要有勞動、資本、技術和管理等。大家在以后的學習與生活中能要做到能分清一種分配屬于哪種要素的收入。
教師活動:在我國為什么允許這些要素參與分配?生產要素參與分配有什么重要作用?
學生活動:閱讀課本,認真總結,得出結論
教師活動:總結學生的結論
(3)確立按生產要素分配的意義
確立按生產要素分配的原則,是對市場經濟條件下各種生產要素所有權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確認,體現了國家對公民權利的尊重,對勞動、知識、人才、創造的尊重。有利于讓一切生產要素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人民。
(三)課堂總結、點評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懂得了在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實行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結合起來具有客觀必然性,也有重要的意義。
(四)實例探究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必須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據此回答例1-例4
[例1] 下列收入屬于按勞分配所得的是( )
a. 經營風險收入
b. 國有企業職工的獎金和津貼
c. 個體勞動者的勞動所得
d. 外資企業職工的工資收入
答案:b
[例2]實行按勞分配之所以能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是因為
a. 它把勞動者的個人收入與自己付出的勞動數量、質量直接聯系在一起
b. 它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
c. 它消除了幾千年來不勞而獲的剝削制度
d. 它體現了勞動者共同勞動、平均分配的社會地位
答案:a
[例3] 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結合起來的直接原因是( )
a.生產力水平
b.所有制結構
c.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
d.我國存在多種所有制經濟成分
答案:b
[例4] 在社會經濟活動中,有人通過向企業 或個人提供技術和信息資料取得一定的收入,這種收入屬于 ( )
a.按勞分配
b.按個體勞動者的勞動成果分配
c.按生產要素分配
d.從社會保障中取得的收入
答案:c
★課余作業
組織學生撰寫社會調查報告,要求學生調查自己家里的收入情況,分清哪些收入是按勞分配所得,哪些是非按勞分配收入,并進一步分析現在的收入形式與以前相比有哪些變化,這種變化給家庭的生活帶來哪些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