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和商品經濟教案
3、商品的基本屬性
商品是用來交換的勞動產品,具有使用價值和價值兩重屬性,又稱為商品的兩個因素。這是全課最基本的內容,是本課的重點。由于這一個問題不是靠我們的直觀所能把握的,比較難理解,所以也是難點。從以下幾個從此來理解:
(1)商品的使用價值。商品的使用價值是商品能夠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屬性。使用價值是商品的自然屬性,它是由商品自身所具有的物理的、化學的等性質決定的,反映的是人與物、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使用價值不是商品特有的屬性,其他的物品或者勞動產品也可能有使用價值,如空氣、陽光等都能滿足人們的某種需要。但是使用價值是商品必要的屬性,沒有使用價值的東西,不會成為商品。同時,不同的商品的使用價值是不相同的,即使是同一種商品的使用價值可以是多方面的。商品的使用價值是無法比較大小的。
(2)商品的價值。
①商品價值是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無差別的人類勞動”是抽去了具體勞動形式后的共同之處,即人類腦力和體力的耗費。為什么一把斧子可以和15公斤大米交換?大米是用來吃的,斧子是拿來用的,兩者在質上是不同的,使用價值也不同。不同質的東西,無法進行量上的比較。兩者之所以能夠交換是因為他們都是勞動產品,都耗費了人類的腦力和體力,都凝結了人類無差別的勞動。
②價值是商品的特有屬性和本質屬性。價值是凝結在商品中無差別的人類勞動,但是并不是只要是凝結了人類勞動的產品就有價值。因為凡是勞動產品,都必然有無差別的人類勞動的凝結,只有用來交換的勞動產品,才體現了生產者之間相互交換勞動的社會關系,才需要比較各自凝結了多少無差別的人類勞動,才能夠轉化為價值。而不用來交換的勞動產品,雖然也有人類勞動的凝結,但是這種勞動是生產者自己為自己的勞動,不是用于交換的,不體現生產者之間的相互交換勞動的社會關系,不能轉化為價值,即沒有價值。因此,用于交換的勞動產品有價值,不用來交換的勞動產品沒有價值。商品的價值是商品的特有屬性,也是商品的本質屬性。凡是商品,必然有價值,有價值的勞動產品也一定是商品。價值還是商品的社會屬性,它反映的是商品生產者之間相互交換勞動的社會關系。
③商品價值是通過交換表現出來。交換價值是一種使用價值與另一種使用價值相交換的量的關系或比例。因為商品本身的價值看不見摸不著,不能自我表現,只有與其它商品相交換,相比較才能體現出來,能夠表現某商品價值的那種商品就叫做該商品的交換價值。如1把斧子=15公斤大米,15公斤大米就是一把斧子的交換價值。一般來說,在等式當中,等號右邊的商品為等號左邊的商品的交換價值。
在最初的物物交換中,以具體的實物形式出現,人們都是以獲得對方的使用價值為目的,體現了兩者相互交換勞動成果的社會關系。這兩種不同使用價值的東西之所以能夠進行交換,是因為兩者都是人類勞動凝結的產物。這種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就是商品的價值。因此價值是交換價值的基礎,交換價值是價值的表現形式。
(3)商品的使用價值和價值的關系
①商品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統一。作為商品必須既有使用價值又有價值,兩者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