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的宏觀調控”教案
治理通貨膨脹,由于供給少,需求多。根本要大力發展生產,再就是減少貨幣流通次數,通過提高銀行存貸款利率,使貨幣回籠,在貨幣政策上實行適當從緊的貨幣政策,緊縮銀根,減少一些大型項目的開支;治理通貨緊縮,由于供大于需,最有效的措施就是擴大內需。當前我國通過刺激消費,降低銀行存貸款利率,擴大基礎設施投資等措施來調節。另外加入世貿后,將進一步擴大出口。投資,消費,出口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
另外促進經濟結構優化。在經濟總量平衡的基礎上,還要求經濟內部結構平衡和優化。如社會總供給包括生產資料的供給和消費資料的供給。這兩部分如比例是5:5,但是社會總需求中生產資料和消費資料的需求是6:4,那么生產資料就不足,而消費資料就要積壓。所以二者內部也要優化。“十五”計劃的總體思路就是以結構調整為主線,包括產業結構的優化,也包括地區、城鄉和所有制的優化。這也不是單靠市場就能調節的。如西部大開發戰略。就是一個“雙贏”戰略,不僅可以維護經濟總量的平衡,而且有利于地區間經濟結構的優化;對西部是發展機遇,對東部也可彌補資源的緊缺,更快地發展。
讓我們把目光再次聚焦于西部。
(媒體播放視頻)
西部大開發
西部到底包括哪些地方:(多媒體演示)看地圖:新疆,青海,寧夏,內蒙,甘肅,陜西,云南,貴州、四川,重慶,以及廣西,湖南,湖北的一部分地區。面積約685萬平方公里,約占全國總面積的71‰,人口約占29‰。但這里卻是中國力量的所在。因為這里集中了全國82‰的水能資源,39‰的煤炭資源,而對力量最渴求的是東部,因為它正在快速地向前奔跑。所以為了實現雙贏,有了西部大開發的四個標志性工程:南水北調、西氣東輸、西電東送和青藏鐵路。
(請學生談談自己對西部開發的認識,也可教師展示材料引導學生分析)
a、南水北調:就是把長江流域的水通過輸水系統引到北方黃淮海等缺水地區,我們知道,南方每年都要應付抗洪,而北方我們的母親河卻斷流,南水北調正好可以緩解這種矛盾,到XX年,北京人很可能在家門口就能喝到長江水,我們可以暢想這么一幅“共飲長江水”的畫卷。
b、西氣東輸:指把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氣送往豫皖江浙滬地區的天然氣輸送工程,至XX年的某一天,一位上海居民輕輕打開爐灶,一股淡藍色的火焰升起,這就是從新疆流出的天然氣,這股氣將長途跋涉4200公里,三跨黃河,一渡長江,翻越呂梁山,太行山等山脈,通過管道最終來到上海。
c、西電東送:指開發貴州,云南、廣西、內蒙、山西、陜西等西部省區的電力資源,將其輸送到電國緊缺的廣東、上海、江蘇、浙江和京津唐地區。
d、青藏鐵路:修建一條通往西藏的鐵路,讓火車在海拔幾千米的雪山與草原間奔馳,是幾代中國人的夢想,但以前惡劣的地質、氣候環境阻止了鐵路的延伸,西藏是全國唯一不通火車的省級行政區域。現在青藏鐵路已開工,如一切按計劃進行,XX年,拉薩將第一次響起火車的汽笛聲,西藏將成為世界上海拔最高和最長的高原鐵路。
(讓學生總結)這四大工程的意義所在:不僅有利于經濟總量度的平衡,使西部豐富的資源流向東部,而且通過大型基礎設施投資,有利于緩解供大于求的現狀,達到經濟總量的平衡;另外,西部在開發中獲得機遇和發展,也有利于東部更快的發展,有利于解決地區結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