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經濟全球化》教學設計
材料二:在1997—1998年的全球金融動蕩中,東亞、拉美、非洲都受到沉重打擊。世界銀行發表的《世界經濟展望》說,“在發展中世界,世界至少有36個國家1998年人均產出將出現負增長……1998年—1999年發展中國家的總產出將是八十年代初債務危機以來最低的”。
探究八:這兩則材料分別說明了什么問題?
(學生探究、解析)略
(教師點撥)這兩則材料表明經濟全球化在促進世界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負而的影響。
(2) 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弊端(板書)
①使世界經濟發展更加不平衡,兩極分化更加嚴重。
(教師點撥)材料一表明當前全球經濟發展更加不平衡,兩極分化更加嚴重,一邊是發達國家財富的不斷積累,一邊是發展中國家貧困的不斷加劇。這種狀況不利于世界經濟的持續協調發展和整個世界的和平。
②加劇了全球經濟的不穩定性,尤其對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安全構成了極大的威脅。
(教師點撥)材料二則表明經濟全球化加劇了全球經濟的不穩定性,發展中國家在發展中要承受更大的經濟安全壓力。
(教師預設)請大家思考:現階段,經濟全球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弊端,特別是對發展中國家經濟安全的嚴重影響?——這主要是由經濟全球化的實質決定的。
(3) 現階段經濟全球化的實質(板書)
①現階段,經濟全球化實質上是以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為主導的。
探究九:為什么當今的經濟全球化是由發達資本主義國家而不是發展中國家主導的呢?
(學生探究、解析)略
(教師點撥)這是由發達國家自身的優勢地位決定的。
②理由:發達國家具有經濟和科技上的優勢,掌握著推動經濟全球化趨勢的現代信息技術,主導著世界市場發展,左右著國際經濟的“游戲規劃”。
(教師點撥)通過以上探究我們看到,經濟全球化趨勢不可避免,但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既是機遇,又是挑戰。
(教師預設)那么,發展中國家將如何在經濟全球化中規避風險,更好地發展呢?
探究十:當前發展中國家應如何應對經濟全球化?
(學生探究、解析)略
(4) 發展中國家的對策(板書)
(教師點撥)我們對待經濟全球化的正確態度應該是:
一方面,因為經濟全球化有利于經濟發展,因此,要善于抓住機遇,積極參與。
另一方面,因為經濟全球化為發達國家主導,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安全要受到更大的威脅,因此,我們又要趨利避害,防范風險,勇敢地迎接挑戰。以此來更好地推進本國國民經濟又好又快地發展。
[新課小結]:
海外有學者評說,21世紀是中國崛起的世紀。作為中國人,我們當為之鼓舞,但更應感到任重道遠。在全球經濟的競爭中,我們必須立足國內、放眼世界,抓住時機,勇敢地迎接挑戰,才能更好地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新課演練]:
視頻資料三: 《XX年世界金融危機》
探究十:1.為什么美國的次貸危機會波及到全球?
2.結合中國國情談談,我國應如何面對這次金融危機?
(教師點撥)
1. 美國的次貸危機會波及到全球的原因主要有兩個:
(1)經濟全球化的影響。經濟全球化主要表現在生產國際化、貿易國際化、資本國際化等方面,它使各國經濟日益緊密聯系在一起,推動了各國生產力的發展,但同時也使得一國的經濟波動必然影響到其他國家,加劇全球經濟的不穩定性,經濟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也意味著風險全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