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政治教學中的“導入”和“提問”技能
(二)、寓言故事導入 體現趣味性
也就是根據課程需要,運用歷史典故、名人軼事、成語寓言等方面的素材導入新課。這種方法具有較強的趣味性,容易給學生以啟迪,同時又能起到開闊視野、拓寬知識的作用,從而使教師講課更生動、形象;學生學習更輕松增趣、易于接受與記憶。
(三)、漫畫導入 體現蘊味性
漫畫具有詼諧、幽默的特點,同時它針貶時弊。用于政治課教學的話,既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有助于發揮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我們也可以嘗試用漫畫來導入正題,多體現于環境保護和霸權主義題材中。第三課中的兩幅漫畫,地球的兩聲嘆息:第一聲嘆息“唉!我的頭發”,第二聲嘆息“唉!我已不堪重負”。地球的“頭發”脫落的原因有哪些?要解決地球不堪重負的措施有哪些?細細評味,能發人深省。
(四)、歌曲、小品導入 體現情趣性
這種方法新穎活潑,容易使學生產生共鳴,引起學生的思考,活躍氣氛,積極主動學習。
例如,在“改革開放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時,我先播放一首《春天的故事》,那優美、雅致的旋律深深地叩動著每一個學生的心靈,同學們情不自禁地哼唱起來。在歌聲中,我及時進行引導:大家聽了這首歌有什么感想呢?故事中的那一位偉人又是誰呢?而最重要的是這一首歌曲向我們揭示了一個什么樣的重大決策呢?問題一提出,學生們思緒萬千,熱情高漲,紛紛舉手發言。此時,就可因勢利導,及時引入新課。
(五)、用材料導入 體現針對性
一般說來,初中學生應多從聯想類比、啟發談話、創設情境、設置疑難點入手,即以讀、說、看、聽為載體。在學生充分感受、領會、評議材料的基礎上,教師進行必要的啟發、引導,使導入的材料更好地服務于整個教學的需要,體現針對性。一個故事、一段文字、一首歌曲、一部電影、一道習題、一個疑問都可以成為一個絕妙的材料,關鍵是如何加工處理。只有除粗存精,為我所用,才能賦予材料以生命力和針對性,符合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客觀需要,實現課堂教學的教育性。
(六)、用事實導入 體現實踐性
經過親眼目睹的事實,具有極強的真實性。這些材料親切、自然、可信度高。在情感上便于學生接受,極富教育意義。將具體的事實融入深奧、枯燥的政治理論學習之中,便于突破教材難點,突出重點,既增強了說服力,又極大地豐富了教材內容。
我利用當前青少年受游戲機、網吧危害的典型事例作為新課導入的材料,引導學生學習《營造美好的文化環境》,教育學生積極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自覺抑制社會上不良風氣的侵襲。通過講述這些活生生的事例,使學生受到深刻的教育,同時也增強了理論聯系實際的自覺性。
課堂的導入雖然只有短短兩、三分鐘,然而大有文章可作。好的導入方式,總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參與激情,讓課堂一下子“熱”起來,能使學生在瞬息間就呈現出生命活力,積極主動地與老師一道探究新知。好的導入方式,總能化枯燥為生動、化抽象為具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