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頻信息的采集與編輯(說課稿)
3、任務驅動法
當學生對本節課知識點有初步了解后,利用事先設計好的由易到難的任務驅動他們去完成, 并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的原則,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組內學生層次不同,各有分工,通過討論交流,共同完成任務,掌握新課的內容,解決重點難點,同時也促進了他們的協作精神,培養了他們的信息素養。
4、提問引導法
在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新知識時,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我通過“提出疑問”來啟發誘導學生,讓學生自覺主動地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學生在操作過程中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轉變學生“學會”為“會學”。
三、說教學設備
a、教具:硬件:接入因特網的計算機教室,廣播音響設備,學生每人一機,配備耳麥;
軟件:電子多媒體網絡控制系統。相關的教學課件和提供學習音頻信息的編輯和加工的網站。
b、學具:教學課件、網絡資源和相關學習軟件。
四、說學法:
學生可以采用以下方法來實現音頻信息的采集與編輯內容的學習。
(1)示范促進法
對于學習一般的學生,他們碰到一時無法解決的問題時,讓自學得好的學生做示范操作,教師單純的教轉變成學生之間的學,并形成全體學生相互促進,你追我趕的學習氛圍。
(2)探究法
對于每個操作任務,鼓勵學生思考探究,獨立嘗試操作,自行分析問題并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學生從“學會”轉化為“會學”。
(3)自主探索、小組合作性學習等
根據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所強調的:以學生為主體,學生由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為信息加工的主體。在這節課中,我始終引導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與求知欲望進行學習與操作,通過自主探索獲取知識與技能。然后在完成音頻信息的加工,以小組合性學習展開,增強了學生的協作和團隊精神,不知不覺中培養他們自身的信息素養。
五、說教學程序
本節課設計了六個環節來完成課堂教學:分別為一、激趣導入、二、探究分析、三、任務驅動、四、歸納總結、五、板書設計、六、教學反思。具體過程如下:
(一)激趣導入 (5分鐘)
首先,我播放一首mp3校園流行歌曲,引起學生的興趣,提問學生是否想錄制這首歌曲,學生都表示想錄制這首歌曲。
接著,我趁熱打鐵,我在教師機上面播放,要求學生在自己的學生機中錄制此首歌曲。學生錄制完畢,要求學生檢查錄制是否成功,若不成功分析其中原因和并思考下面2個問題:
1、錄制歌曲的基本條件是什么?
2、錄音前要做的準備工作是什么?
學生通過思考分析之后,(1)得出錄制歌曲的基本條件需要相關的軟硬件,硬件是:計算機、聲卡、麥克風、音箱。軟件是:錄音機或者音頻編輯軟件如:cool edit pro等。
(2)關于錄音前要做的準備工作就是要設置好音頻屬性。
最后提問:如果我們剛才錄制的歌曲文件效果不夠理想,能不能進行編輯和加工,從而導入新課“音頻信息的采集與加工”。
[設計意圖]以上設計是根據高中學生的學習和年齡特點,用學生日常生活相關的事例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來體現“信息技術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這一理念,讓學生帶著探究的疑問進入下一環節的學習。
(二)探究分析(5分鐘)
探究題目:音頻信息的采集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