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幻燈片“動”起來》說課稿
四、學法分析
本節課學生的學習流程圖如下:
接受任務——思考討論——合作操練——探索質疑——自主創造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要求學生由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為信息加工的主體。所以我創設情境,精心設計任務,讓學生主動接受任務,讓不同程度的學生搭配,共同合作探究,互相扶持操練。在操作中探索質疑,在完成任務和自主創造中實現知識的掌握和融合。
五、教學程序分析
教學環節
教學過程
師生互動
設計意圖
激情導入
播放用幻燈片做的兩張內容一樣,一張沒有動畫效果,一張有動畫效果的節日賀卡,然后問:這兩張賀卡有什么不同呢?想不想做出這樣的賀卡呢?學了本課后,你也能做出這樣的賀卡。
通過對比,給予學生強烈的視聽感受,并適時提出愿景,激發學生探索新知的欲望。使學生主動、愉快地接受任務。同時即復習了舊的知識,也能檢驗學生的觀察力和記憶力。
任務:
請為所給的幻燈片
設置不同的動畫效果
1、試一試:將學生分成三個組,每個組給一個只有單一對象的幻燈片,要求對其設置動畫效果
2、賽一賽:給每個組同樣的一個圖文聲俱備的幻燈片,要求對所有對象設置動畫效果。
3鞏固練習:給出三張對象數量不等的幻燈片賀卡,讓學生自主選取任務操練。
學生操作,遇問題小組討論,教師點撥,完成后和其他組交換任務,然后每組派一位代表說操作步驟。
教師先啟發:把所有對象合起來做動畫效果時要注意什么?進而引出難點問題:如何設置播放順序與播放時間。學生在組內合作探究,協作學習并嘗試操作,教師巡視、組織討論,輔導、答疑。集體評優,讓學生說說設置步驟與注意事項,教師點評。及時幫助學生提升知識。
教師巡視,答疑,及時對學困生給予幫助。操作完成后,播放有待提高與設置合理的作品,師生共評
遵循信息技術新課標“以興趣為起點,以活動為載體,螺旋上升地設置內容。”的指導思想。先分散了難點,從簡單任務做起
競賽環節是本堂課的一個小高潮,也是對學生進行一次審美教育與德育的良機,讓學生學會公正合理地評價他人作品,養成尊重他人及他人勞動成果的習慣,同時也能讓他們獲得成就感,增強學習的自信心
關注學生的差異性,體現了分層教學,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發展
課堂小結
1、“學了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1)、設置幻燈片動畫效果
(2)設置幻燈片動畫效果的注意事項
2、想想還有什么方法讓我們的幻燈片更美更富有動感
鼓勵學生暢談設置步驟與學習收獲并相互補充
教師引導延伸
讓學生對本節課有一個深刻完整的印象,幫助學生梳理知識,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完成真正意義上的知識建構。
適時提出愿望,將課堂得以延伸
拓展練習:制作一個演示文稿,對其設置幻燈片切換效果
1、看一看:播放幾張設置了動畫效果與切換效果的幻燈片。
2、布置作業:讓學生課后自主創作一個演示文稿,并設置動畫與切換效果
學生觀察,讓學生說說這幾張幻燈片與我們做的有什么不同?
教師提示可在“幻燈片放映”菜單欄中去實現操作
學生根據提示課后練習操作
學生通過類比,知道片內動與畫片間動畫的不同。引出布置的作業
教是為了達到不用教的目的,設置幻燈片動畫與設置幻燈片切換有較大共性,所以學習完設置動畫效果后,稍加提示,就可以讓學生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去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