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思維活起來,讓圖片動起來》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特點及地位作用
本課是黑龍江省教育學院初中教育教研部編寫的《信息技術》第一冊第八章《演示文稿的綜合應用》的內容.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礎上,依據本節課教學內容的特點及學生實際,我對教材進行了重組加工和再設計,并自擬題目為《讓思維活起來,讓圖片動起來》。初中一年級學生已經掌握了一些演示文稿的初步知識,本課主要是對學生已有知識的進一步拓展、延伸,是對演示文稿的近一步完善,也是對學生的一次檢驗,讓學生感覺到學有所樂、學有成果、學有所用。本課的學習對于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科學、嚴謹的學習態度,乃至對學生未來的發展都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二)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設置演示頁的切換效果和對象動畫,學會放映幻燈片。
2. 過程與方法
發展學生自主學習、感知理解、分析理解能力,應用知識探究創新知和語言表達評價能力。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使學生在學習新知中學會與人合作、交流,分享成果;發展學生敢于創新精神和審美情趣。加深熱愛家鄉的情感。
(三)重點與難點
重點:學會設置對象動畫和放映幻燈片。
難點:演示頁的切換效果。
(四)課時安排:1課時
二、學情分析
本冊教材的學習對象是八年級學生,已具有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操作能力,并具備小組合作的意識,對認識事物有著強烈的渴望。教師應根據這種情況給學生更多的空間,讓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使學生養成一種新式的學習方式。
三、教學策略
(一)教材處理
1.要充分借助學生現有的知識,把現有的知識當工具進行新知識的學習。
2.聯系生活實際,組織、編制和挖掘教學內容。
3.以注重學科間的聯系為出發點,設計活動,體現了計算機與其他學科的整合。
(二)教學方法
1.學法: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2.教法:課件輔助、引導啟發、講解演示、情境教學。
(三)課堂活動
觀看演示、用課件學習、小組討論交流等。
(四)教學評價
采用學生自評、小組互評、教師點評等方式。
(五)教學資源
多媒體網絡教室、老師自制課件、自制網站、圖文資料及互聯網等。
四、教學過程
過程
教 師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設計意圖
設
置
情
景
導
入
新
課
1. 以一名導游的身份向學生介紹我們美麗的家鄉金代古都──阿城。通過放映幻燈片,使同學們更生動直觀地感受阿城的神奇與美麗,并讓學生觀察幻燈片與以往設計有什么不同(5名學生為1組進行討論)?
2. 出示任務:學習演示頁的切換效果、對象動畫、放映幻燈片。
1.觀看展示,了解家鄉。小組討論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
2.明確學習任務。
1.通過看展示,激發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
2.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同時,達到教學目標。
探
究
活
動
習
得
新
知
1.要求學生通過教材,結合課件自主學習,積極探索本課新知(設置演示頁的切換效果、對象動畫、放映幻燈片),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記錄下來。
2.以小組為單位,讓組長組織小組合作學習,解決組員遇到的難題,同時老師全場巡視選擇性答疑。
3.組織組長,統計未解決的問題并記錄下來,向全班匯報,并以電子文本形式向教師匯報。教師匯總問題到一起,投影給全班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