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視化編程的概念與方法--
環節二 講解對象的屬性、方法、事件概念
教師:在現實生活中把這種看得見摸得著的物體叫做什么?(教師同時指著黑板,課桌椅)
學生:實物……物體……東西……(學生列舉了很多種稱呼)
教師:我們也可以把它們稱之為對象。對象是人們要進行研究的任何事物,從最簡單的整數到復雜的物體均可看作對象,它不僅能表示具體的事物,還能表示抽象的規則、計劃或事件等等。(寫板書:對像──研究的事物)
教師:這個手機(兩款手機之一)是不是一個對象?
學生:是。
教師:這個手機(另一款式的手機)也是一個對象。盡管都是對象,我們還是可以區分它們,請大家仔細觀察一下這兩個對象,從外觀上描述一下這兩個對象有什么不同?
學生:手機的顏色不同,樣式不同一個翻蓋的另一個是直板的,品牌也不同……。(寫板書:顏色、樣式、品牌……)
教師:手機的顏色、樣式、品牌等等這些被稱之為對象的屬性。換句話說也就是它的性質。(寫板書:屬性──性質)
教師:在購買手機的時,不僅關注它的外觀,還會關心手機的……(讓學生接著往下說)
學生:功能
教師:這個手機都有什么功能 ?
學生:發短信、接電話、打電話、拍照……(寫板書:發短息、接打電話、拍照……)
教師:把對象具有的功能被稱之為對象的方法。(寫板書:方法──功能)
教師:(演示)如果我用這個手機給它(另一款手機)打電話,它會有什么反應?(教師現場操作,其中一手機響鈴了)
學生:手機鈴響了。
教師:它為什么響鈴了?因為有電話打入了。還可以這樣描述:手機在來電這件事情的刺激,做出了響鈴的反應。把對象受到的外部給它的刺激稱之為對象的事件。(寫板書:事件──刺激)
教師:舉個例子,(從背后輕拍了某位同學的肩膀,同學回頭看了我一眼)在他被拍了回頭看了我一眼這個過程中,誰受到了刺激誰作出了反應?
學生:張揚(學生名)受到了刺激,張揚作出了反應。
教師:剛才的這兩個例子都是同一個對象受到刺激作出反應。再舉一個例子,開關被按下去了,燈亮了。不考慮開關和燈之間的聯系,從表面上看誰受到了刺激,誰作出了反應。(舉這個例子是為了幫助學生理解后面的鼠標單擊按鈕,文本框中的文字發生改變過程中,事件作用在哪個對象上,哪個對象做出反應)
學生:手……燈……開關(學會回答不準確)
教師:從剛才的現象分析,我們看到的效果是燈亮了。如果開關不被按下去燈是不會亮的,燈亮了只是一個結果。所以在剛才這個過程中應該是開關受到了刺激,燈做出了反應。(空幾秒鐘給學生思考)
通過對這兩個例子的分析,可以歸納出:可以同一個對象受到刺激作出反應;還有可能是一個對象受到刺激,另一個對象作出反應,但是兩個對象之間有關聯的。例如,開關和燈之間就是有電線連接的。
環節三 結合小程序理解概念
教師:剛才結合生活中的例子對對象、屬性、方法、事件的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結合本節課任務進一步學習這些概念在vb中是如何體現的。請把visual basic打開。
打開vb以后,首先看到這個灰色窗體就是一個對象。除了窗體對象外,還可以利用左側的工具箱中的工具創建新的對象。結合今天的任務,我們還需要創建一個文本框對象和三個命令按鈕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