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視化編程的概念與方法--
學生甲:(在講臺前展示自己寫的代碼,并講解)
教師:學生甲做的非常好,看來這兩個按鈕的事件過程代碼大家都會寫了。巡視中發現很多同學都在嘗試寫command3_click事件過程的代碼了,要想實現打開顏色對話框改變字體顏色的效果目前擁有的五個對象都不具備這個功能,換句話說這五個對象都不具備打開顏色對話框的方法,要實現彈出顏色對話框還需要添加另外一個對象。
教師:首先找到microsoft common dialog control 6.0控件,在控件工具箱上單擊鼠標右鍵在彈出的對話框中選擇“部件”,接著在彈出的窗口中選擇“microsoft common dialog control 6.0”。單擊確定,完成控件的添加。第二,在控件工具箱中選中該控件,在窗體上創建新的對象──commondialog1。
學生:(跟著教師的講解,一步步完成操作)
教師:利用commondialoge1的showcolor方法來打開顏色對話框,代碼如何書寫呢?同樣用“.”來連接對象名和方法名。commondialog1.showcolor。
學生:(按照教師的講解添加代碼commdialog1.showcolor,并觀察運行結果,發現雖然顏色對話框可以打開,但是文本框中的文字卻不改變顏色)
教師:大家在運行程序后發現文字的顏色并沒有改變,為什么呢?commondialog1的showcolor方法只是實現了打開顏色對話框,而要想text1中文字顏色的改變,還需要修改text1的forecolor屬性值。代碼如下:
commondialog1.showcolor
text1.forecolor= commondialog1.color
學生:(按照講解完成代碼編寫,并運行程序查看是否正確,完成快的同學幫助未完成的同學)
教師總結(幻燈片):
1.對象。
在vb中除了窗體對象外,還可以通過控件工具箱創建新的對象。
2.屬性。
今天這節課上我們學習了兩種修改屬性值的方法。
①可以在屬性窗口中修改對象的屬性值
②可以在編寫代碼后程序運行時修改屬性值。格式為:對象名.屬性名=屬性值()
3.事件。一般就是指鼠標或鍵盤等事件,可以在過程的下拉命令按鈕中找到。格式為:對象名_事件名
4.方法。指對象所具有的功能。語法格式為:對象名.方法名[參數]
5.屬性和方法的語法格式的區別。雖然屬性名和方法名與對象名之間都用“.”來連接,但屬性名后面有“=”。而方法名后面一般會有參數而沒有“=”。
環節四 細節完善(提高任務)
教師:巡視時有人問我,“為什么我們按鈕上面顯示的文字樣式怎么和您的不一樣呢?”可是我看到咱們班安頓同學和我制作的樣式是一樣的,我們請安頓同學給大家講講他是怎么做的?
安頓同學:除了需要修改命令按鈕的caption屬性外,我們還要修改命令按鈕font屬性的屬性值。單擊font屬性右側的按鈕,在彈出的對話框中修改字體樣式。
學生:(同學按照安頓的講解,完善自己的小程序)
【課后反思】
本節課緊緊圍繞記事本小程序展開,以手機為例使學生對對象、屬性、方式、事件等概念有了感性的認識,然后在進入到vb的世界,進一步加深對這些概念的理解。
1.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新課程的一個重要理念是改變以往課堂結構中單純以教師的教為主,學生只是被動接受的教學格局,教學的關鍵是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主動的去學習、思考和探究。本節課中的任務大大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本節課上一開始就給學生展示了一個記事本小程序,在展示完程序所具有的“神奇”功能后,學生對此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由教學實踐來看,本節課上學生表現出了很強的求知欲。寫完command1_click和command2_click事件過程的代碼后,學生積極主動的開始思考寫下個過程代碼如何書寫,尤其是更改文本框字體顏色這部分代碼,動作快的學生主動嘗試代碼的編寫,并在課堂上就要求老師快點講,快點講。本節課上充分展現了學生的自主學習,由被動學習變為了主動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