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學案例:打開真情的閘門
作文教學案例 : 打開真情的閘門
案例陳述:
一、情境導入 :
師(熱情的態度、洋溢的語言):同學們,很高興本學期我能擔任你們班的語文老師,說明我們也很有緣份。此時此刻,我希望早點了解班里每個同學的“子丑寅卯”,也希望自己能被大家盡快地認識和接受。現在老師和大家一起用“我”自由之筆,寫“我”自得之見,抒“我”自然之情,顯“我”自在之趣,力求做到“我以我手寫我心”,把“真實精彩獨特的自己”訴諸于文,以文會友。
(適時契入了作文話題;介紹自己。)
二、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探討作文的真諦:寫出有個性的我,有真情實感的文章。
師(鼓勵):葉圣陶老先生說:“寫東西是怎么一回事?無非是把所見所聞的感受想一想,想清楚了,構成了有條有理的形式,用書面語氣固定下來。”我們想想“我”是自己最熟悉的,最了解的。所以只要靜下心來,審視一下自己,完全可以像做菜那樣做出有特殊風味的自家的特色菜,奉獻給大家。
師:老師這里準備了一份關于檢測自己意志力和性格氣質的表,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取走這份資料。
學生中有60%的同學取走資料,以幫助自己進一步了解自己這一方面的情況,可以寫這方面的內容。
(教師只作資料的提供者,而把選擇交還學生自主)
十分鐘后,學生都想好了寫自己的哪方面的內容,有些想寫自己的名字,有些想寫自己的愛好,有些想寫自己對自己的看法,有些想寫別人眼中的自己……,總之,都想寫與眾不同的真正的自己。
師:大家都找到了寫自己的內容,那么在怎樣讓文章出彩上有什么要老師幫助,同學幫助的呢?
生提出:1、擬題是否可以別出心裁?能否小組討論出一些題目?
2、寫作文的形式可否有自己的創意?
3、想了解別人對自己的評價,能否將完成作文的時間延至下周?
師對學生提出的要求予以肯定,結果小組討論熱烈,課后學生還跑向教師、朋友、父母詢問,了解自己在別人眼里的印象。
三、一周后,我組織學生當堂完成作文。在寫作過程中,學生因為情感和需要已找到釋放點,35分鐘內都已完成500字左右的文章,學生課堂作文體驗十分愉快。四、情況反饋及評價
情況反饋:
1、作文題目耳目一新:《這個年齡的我有點怪》《我是個“小氣鬼”》、《我的代碼——名字》《江山易改 本性難移》、《你眼里的我》
《我長得很黑》、《淚水,我》《唐詩宋詞,我不變的興趣》
2、內容、語言富有個性,流露真情實感。
如生一:題目:我——一道風景線
……我們家老少爺們中就數我人最瘦,氣力最小,膽子也最小,因此,被大家看作一棵“盆景”,人家看我性格平和,其實,這絲毫掩飾不住我那性格中的“猴性”與“邪勁”……
3、寫作形式創新:
一生用文言文寫作,勇氣可嘉;
一生用書信體寫作:寫給自己的情書;
五生用小標題寫作;
一生還用數學公式:已知……
求證:我不是個壞小孩
………………
評價:本次作文全班40位學生,15篇為滿分,18篇為90分以上,10篇為80分以上每篇文章后我適時引導,讓他們要持之以恒關注生活,作文就是生活啊。
案例分析:
一、當前一部分學生雖然也知道作文在開學考試,社會生活等各個方面有著很重要的 作用,但寫作興趣仍不濃,甚至怕作文。即使是在老師的強迫下完成作文,也多是敷衍塞責。加以多數是以教師命題,學生硬著頭皮在老師劃定的圈子里咬筆桿、絞腦汁,冥思苦想,被動地訓練,結果是材料枯竭,信息 斷流,收效甚微,有時甚至還會產生逆反心理。那么怎樣才能激發學生的需求心理,進而調動其寫作積極性呢?如何融化中學生對于寫作缺乏應有熱情的堅冰,努力激發學生的寫作,挖掘其內在寫作潛力,寫出富有個性,充滿真情實感,讓作文回歸生活,已成為語文教學中的亮點,學生所喜愛的熱點。案例中我在這些方面有了初步的嘗試。
(一)、激發寫作沖動,給學生自信、愉快的寫作空間
前蘇聯著名教育學家贊可夫指出:“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意志領域,觸動學生的精神需要,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要喚起學生的寫作沖動,首先要使學生產生好的情緒,打破大腦皮層相應區域的平靜狀態,引起興奮調動潛在的需求,激發其作文的內動力,促其樂于作文。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生對作文有了興趣,然后就能積極思維,主動作文,因此激發興趣是取得成功的第一步,為此,我又從下面幾方面嘗試:
1、教師通過鼓勵的藝術,通過自己熱情的語言和姿態來贏取學生的情感,告訴學生寫作無非是學會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養成良好的語言習慣和思維習慣,克服學生寫作的畏難情緒。努力給學生一個愉快,自信的作文氛圍,對學生講:世上無難事,作文亦然;“只有寫,你才能真正會寫。——巴金”。
2、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給題目松綁,教師在把作文要求及目標確定好后,鼓勵學生自己擬題,甚至可以嘗試定出大范圍之后,把其它大權全部下放。案例中在擬題、寫作內容、寫作時間等方面都把主動權交給了學生,充分調動了學生寫作的自主性。
3、選擇學生最喜歡的切合他們實際的文題。文題選得好,可以觸發學生的靈感,誘其打開記憶的倉庫,把自己看的、聽的、說的、玩的都傾吐出來。有了這種寫作愿望,才能思接千載,心游方向,浮想聯翩,就會有事可記,有情可抒,有理可論,因為寫自己,學生才有得寫了。
4、引導學生重視寫作之本——生活,在現實生活中培養情感,訓練思維,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學習作文的目的是為了生活應用。
(二)、調動真情實感,明確寫作的靈魂和恒久生命力
我們總是要求學生寫作文要表達真情實感,但真情實感從哪里來呢?這個作文教學案例告訴我們:真情源于真心的撞擊和交流,實感生于實事的觸發與反思。案例中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的自我,醞釀出介紹自我的真實需求。正因為感情和欲望具有強烈的刺激作用,只要有了真情實感,就會激起血液循環的充奮,從而使注意、記憶、想象、思維等心理活動都處于積極活動狀態。于是,頭腦中儲存的許許多多的人、事、物、景以及妙詞結句都會紛紛涌現出來,并有形諸筆端的迫切感,這時就易成文,且能寫出真情實感的感染力強的好文章。如文章《我長得很黑》《我的吉它夢》等,因為他們以“吾手寫吾心”,文章自然生動感人,富有個性。
(三)、關注寫作方式、過程。案例中較注意采取靈活機動的作文教學方式,真正做到見木又見林,充分發掘學生的創新能力,使教師由“獻血者”轉換為幫助學生逐步學會以自我意識主宰文章的“造血者”。作文以高度綜合性與思想性,使任何一味循規蹈矩的教學方式注定要遭受失敗,因此,不要把作文課上成“理論指導課”,也不要把作文變成一種硬式的模式要學生去套。
我們語文教師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一味地獻血,總有枯竭的一天,而不斷造血,才能使作文教育保持先進與活力。
1、打破作文課的常規教學模式,寓文于樂,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作文方式取得良好效果。
2、把作文技巧變成學生的需要。應該說,作文教學面對的不僅僅是課堂、課本,它涉及到學生的生活空間,并且,對這個空間的體驗程度關系到作文的質量,因此作文需要生活的積累,尤其重要的是,作文過程中需要情感的投入,要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的主動意識,教師要想方設法的激發學生醞釀情感渲泄的需要,寫作技巧的需要。
(四)、評價要創新
“以我為中心,以真為基礎”這一原則的核心是解決學生無話可說或有話難說的問題,調動學生作文積極性,作文涉及到的一些消極東西,教師應加以引導,不應因此一棒打死。評價中要以激勵學生作文熱情為主,“強調個人的自由表達,能敞開心扉,寫出真情實感”的文章。教師都要肯定,以贏學生對于寫作短時間的勢能為長久性功能。
總之,作為語文教師,我們要努力端正學生對于寫作的認識,抓住每一次契機,以豐富多變的教育元素,以全方位的教學新模式去開啟學生思想的汪洋大海,使作文教育成為新型教育模式下新型教育思想一個很好的載體。
小行行
杭州師范學院
2005、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