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屆中考化學元素及其化合物
e.反應結束后,先停止加熱再停止通氫氣(冷卻,防止再次生成氧化銅)
c. 用途:氫能源(來源廣泛,放出熱量大,不污染環境;但制備及其儲存、運輸的安全還存在問題)
冶煉金屬,燃料(氫氧焰)
③ 氫氣的實驗室制法:
a. 反應原料:某些金屬(鐵、鎂、鋅等)和稀硫酸(或鹽酸)
b. 反應條件:常溫下金屬與酸接觸,立即放出氫氣
c. 反應原理:zn + h2so4 == znso4 + h2↑;zn + 2hcl == zncl2 + h2↑
fe + h2so4 == fe so4 + h2↑;fe + 2hcl == fecl2 + h2↑
mg + h2so4 ==mg so4 + h2↑;mg+ 2hcl == mgcl2 + h2↑
2al + 3 h2so4 == al2(so4)3 + 3h2↑;2al +6hcl == 2alcl3 + 3 h2↑
d. 發生裝置:大試管,雙孔塞,長頸漏斗,膠皮管,彈簧夾,鐵架臺(帶鐵夾),導管
e. 收集方法:向下排空氣法(氫氣的密度小于空氣);排水集氣法(氫氣難溶于水)
f. 反應步驟:ⅰ. 按照要求安裝反應儀器;
ⅱ. 檢驗反應裝置的氣密性;
ⅲ. 先裝入固體藥品,然后往長頸漏斗中注入液體;
ⅳ. 打開彈簧夾,反應開始;
ⅴ. 收集少量的氫氣,進行驗純;
ⅵ. 用排水收集法收集氫氣;
ⅶ. 關閉彈簧夾,反應結束。
g. 注意事項:
ⅰ. 長頸漏斗下端應該伸入液面以下,防止氣體從漏斗下端逸出;
ⅱ. 導管應略微伸入大試管,大試管應該豎直放置;
ⅲ. 該裝置檢查氣密性的方法:緊閉彈簧夾,向長頸漏斗中注入一定量的蒸餾水,觀察液面,如果液面不持續下降,則氣密性良好;
ⅳ. 當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導管應伸入集氣瓶底部。收集完畢,都應該蓋上磨口玻璃片,倒扣在實驗桌上;
小知識:
① 氣體一般通過無水硫酸銅固體(白色)后,固體變成藍色(膽礬)后,確定原氣體中有水蒸氣;
② 氣體一般通過濃硫酸(具有吸水性)進行干燥;
初三化學復習資料●元素及其化合物(二)
三、碳及其化合物
(1)二氧化碳是我們每時每刻都能接觸到的氣體之一。復習時,我們應記住氣體的顏色、密度大小、在水中的溶解性等。另外,還應知道固態二氧化碳通常叫做“干冰”。二氧化碳的用途與其性質密切相關。如,由于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燒,密度比空氣大”,因此“二氧化碳可用來滅火”;由于干冰蒸發時要“吸收大量熱”,因此,干冰可用作致冷劑,也可用于人工降雨等。
(2)對一氧化碳,我們應該了解一氧化碳是一種無色、無氣味的氣體,難溶于水,有劇毒,是一種大氣污染物。一氧化碳的化學性質主要表現在它具有可燃性和還原性。一氧化碳燃燒時,火焰呈藍色,產生的氣體可使石灰水變渾濁。與氫氣的化學性質相似,一氧化碳也可以還原某些金屬氧化物如氧化銅、氧化鐵,所不同的是產物中沒有無色液滴生成。另外,還應知道一氧化碳與二氧化碳之間的相互轉化,即一氧化碳在氧氣中點燃可以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遇到熾熱的碳又還原成一氧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