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化學上冊第二單元 我們周圍的空氣 教案(人教)
4、化合反應
二、氧氣的用途
1.供給呼吸:醫療上急救病人,登山、潛水、航空、宇航提供呼吸;
2.支持燃燒:煉鋼、氣焊與氣接、液氧炸彈、火箭助燃劑
介紹:
(1)一般情況下,我們呼吸使用空氣就可以了。正常的人呼吸用純氧氣對人體有害,吸入純氧氣會損害肺的上皮層。吸入100%的氧氣,只需幾天就會發生肺氧氣中毒。一般醫院中的氧氣只是大于40%;
(2)用氦氣代替氮氣與氧氣混合,可得到“人造空氣”。人造空氣用于代替空氣供深海潛水員呼吸。因為用空氣供潛水員呼吸時,在壓強較大的深海里,會有較多的氮氣溶解在潛水員的血液里,當潛水員從深海上升,血液里的氮氣將成為氣泡釋放出來,大量氣泡會阻塞微血管,引起病變。
反思:本課題是全書的重點,學生理解容易但不能靈活運用,我認為應在課后通過反復練習進行鞏固!
【練習】
1、判斷下列變化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
①燈泡發光 ②石蠟熔化 ③石蠟燃燒 ④光合作用 ⑤動植物的呼吸
2、歸納氧氣的物理性質:
①氧氣在常溫下為_______色,_______態,固態、液態為_________色。
②氧氣的密度比空氣_____。
③氧氣__________溶于水(填“易”或“不易”)。
3、下列四個反應中,屬于化合反應的是( ),屬于氧化反應的是( )。
a、水→氫氣+氧氣 b、氫氣+氧氣→水
c、酒精+氧氣→水+二氧化碳 d、木炭+氧氣→二氧化碳
教學拓展
教學拓展
課題3 制取氧氣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了解實驗室制取氧氣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過化學實驗制取氣體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
1.能夠根據反應物的性質和反應條件來選擇制備氣體的實驗裝置與操作方法,會據生成 物的性質選擇收集方法。
2.學會邊實驗、邊討論、邊探究的方法,在活動中激發學習興趣,在興趣中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學生從中養成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和良好的實驗習慣。
2.保持對化學實驗的濃厚興趣,從而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自覺性和積極性。
二、教學重點:
1.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反應原理。
2.實驗室制取氧氣的發生裝置及收集裝置的探討。
三、教學難點:
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反應原理及儀器、裝置的探討。
教學過程
一、 實驗室制法
1、高錳酸鉀制取氧氣
a. 實驗原理:高錳酸鉀加熱——→ 錳酸鉀+ 二氧化錳+氧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