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單元《我們周圍的空氣》考點歸納(通用9篇)
第二單元《我們周圍的空氣》考點歸納 篇1
第一單元《我們周圍的空氣》考點歸納
課題1 空氣
一. 空氣是一種天然資源,混合均勻,相對穩定:
1.空氣的主要成分和組成(按體積比):
空氣成分
氮氣
氧氣
稀有氣體
二氧化碳
其他氣體和雜質
體積分數
0.94%
0.03%
2.氧氣、氮氣、稀有氣體的用途。
氧氣
①動植物呼吸②醫療急救③金屬切割④煉鋼⑤宇宙航行等
氮氣
①超導實驗車②化工原料③作保護氣④食品充氮作防腐劑等
稀有氣體
①作保護氣②制多種用途的電光源③激光技術④液氦冷凍機等
3. 用燃燒法測定空氣中氧氣體積分數的方法和原理[轉載]第二單元復習 <wbr> <wbr>我們周圍的空氣
(1)原理:
(2)裝置:
(3)現象:
(4)化學反應方程式:
二.空氣保護
4.空氣的污染及防治。
(1)空氣的污染源:有害氣體( 、 、 )和煙塵(粉塵和灰塵)。
(2)危害:①嚴重損害人體的健康,②影響作物的生長,③破壞生態平衡;④導致全球氣候變暖、臭氧層破壞和酸雨等。
(3)防治措施:
①加強大氣質量監測;②改善環境狀況;③使用清潔能源;④積極植樹、造林、種草等。
三.純凈物混合物
混合物
純凈物
定義
不同種物質組成
一種物質組成
組成
不固定
固定(有專門的化學符號)
性質
各物質均保持各自性質
有確定的性質
舉例
空氣、糖水、碘酒
鐵fe、氧氣o2、鎂mg、水h2o、
二氧化碳co2五氧化二磷p2o5
課題2 氧氣
1.氧氣的物理性質:通常狀況下是無色、無味的氣體, 溶于水,密度比空氣略 。
2.氧氣的化學性質:
氧氣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氣體,在一定條件下可與許多物質發生化學反應,同時放出熱量。氧氣具有氧化性,是一種常見的氧化劑。氧氣具有助燃性,能支持燃燒。
寫出你所知有氧氣參加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3.幾個化學概念:
(1)化合反應: 。可表示為:a+b→c(簡稱“多變一”)
(2)氧化反應:物質跟氧發生的化學反應。(這里的氧既指氧氣,又指含氧的其他物質)。
(3)緩慢氧化:是進行很慢、不易察覺的不發光的氧化反應,有熱量放出。如鋼鐵生銹等。
(4)氧化物: 。如: 。
4.各種物質在空氣和氧氣中燃燒現象比較如下表
物質
現象
反應方程式
空氣中
氧氣中
硫
木碳
鐵絲
課題3 制取氧氣
1.實驗室里常用分解過氧化氫溶液或加熱高錳酸鉀的方法來制取氧氣。
(1)實驗藥品:暗紫色的高錳酸鉀(固體)或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固體的混合物。
(2)反應原理(方程式)a.2h2o2 mno2 2h2o+ o2↑ b.2kmno4 加熱 k2mno4 + mno2 + o2↑
(3)裝置:發生裝置、收集裝置。[轉載]第二單元復習 <wbr> <wbr>我們周圍的空氣
(4)操作步驟:查、裝、定、點、收、移、熄。
思考:請合理排列下列制氧順序
① 加熱②裝藥品③檢查裝置的氣密性④收集氧氣⑤熄滅酒精燈⑥將導管移出水面。
(5)檢驗:
(6)注意事項:①用高錳酸鉀制氧氣時,試管口要塞一團棉花,防止加熱時高錳酸鉀進入導管。②用排水法收集氧氣實驗結束時,應將導管從水中取出,后熄滅酒精燈,以防水的倒流。
2.氧氣的工業制法:分離液態空氣法:物理變化[轉載]第二單元復習 <wbr> <wbr>我們周圍的空氣
3.催化劑:在化學反應里能改變其他物質的化學反應速率,而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在反應前后都沒有發生改變的物質叫催化劑。
催化作用:催化劑在化學反應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4.分解反應:由一種物質生成兩種或兩種以上其他物質的反應,叫做分解反應。
分解反應可表示為a→b+c+……(簡稱“一變多”)。
請寫出五個分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5、物質的分類:
混合物 金屬單質
物質 單質 非金屬單質
純凈物 稀有氣體
化合物 氧化物
其他化合物
第二單元 我們周圍的空氣(針對訓練)
一、選擇題
1. (09河南)下列各組物質中,前者屬于混臺物,后者屬于化合物
a.食鹽 食醋 b.生鐵 氫氣 c.空氣 純堿 d.冰水共存物 燒堿
2.(09朝陽)下列物質屬于氧化物的是
a.臭氧 b.干冰 c.熟石灰 d.過氧化氫溶液
3.(09蘇州)下列關于空氣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a.工業上利用氧氣和氮氣的沸點不同,從液態空氣中分離出氧氣的過程屬于物理變化
b.空氣是一種十分重要的天然資源
c.若大量有害物質進入空氣中,僅靠大自然的自凈能力,大氣還能保持潔凈
d.按體積分數計,空氣中約含有氮氣78%、氧氣21%、其他氣體和雜質1%
4.(09北京)下列不屬于氧氣用途的是
a.潛水 b.急救 c.滅火 d.氣焊
5.(09北京)鑒別一瓶氣體是否為氧氣,下列操作正確的是
a.觀察氣體顏色 b.聞氣體的氣味 c.插入帶火星的木條 d.倒入澄清的石灰水
6.(09漳州)下列有關氧氣的“自述,,錯誤的是
a.我不易溶于水 b.我具有可燃性 c.我能供給呼吸 d.我的化學性質比較活潑
7. (09黃石)石油沒有固定的沸點,煉油廠根據石油中各成分沸點不同,將其分離開來,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由此推斷石油屬于
a.單質 b.混合物 c.純凈物 d.化合物
8.(09黃石)下列關于燃燒現象的描述中正確的是
a.木炭在空氣中燃燒后,生成黑色的固體 b.硫粉在氧氣中燃燒,產生大量白煙
c.鎂條在空氣中燃燒,發出耀眼的白光 d.紅磷在空氣中燃燒,產生藍紫色火焰
9.(09常州)右圖表示的基本反應類型是
[轉載]第二單元復習 <wbr> <wbr>我們周圍的空氣
a.化合反應 b.分解反應 c.置換反應 d.復分解反應
10.(09山西)薯片等易碎食品宜采用充氣袋包裝,下列氣體中最不適宜充入的是
a.n2 b.o2 c.co2 d.空氣
11. (09重慶)下列物質中不能在氧氣里燃燒的是
a.氮氣 b.焦炭 c.硫黃 d.天然氣
12.(09蘭州)由于森林的過量砍伐、草場大面積開墾,土地出現沙漠化,導致我市今年出現了近幾年來最嚴重的沙塵暴天氣。沙塵暴天氣使空氣中增加了大量的
a.可吸入顆粒物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氮 d.二氧化硫
13. (09眉山)經過一年化學知識的學習,我們可以初步認識到:化學反應的快慢、現象、生成物等與反應物的量有著密切關系。請各舉一例說明:
(1)反應物的量不同,生成物可能不同 。
(2)反應物的量不同,反應現象可能不同 。
(3)反應溫度不同,反應速率可能不同 。
如圖所示裝置可粗略地測定空氣中氧氣和氮氣的體積比。分析下列各步操作,回答問題:
14.(1)在試管底部鋪一層細沙,并放一小塊擦干的白磷,先關閉活塞,把螺旋狀銅絲在酒精燈上加熱后迅速插入大試管中并接觸白磷,將膠塞塞緊,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磷燃燒的文字表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轉載]第二單元復習 <wbr> <wbr>我們周圍的空氣
(2)待試管冷卻后,打開活塞,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證明空氣中氧氣和氮氣的體積比為_________;此實驗同時說明氧氣具有____________的性質,氮氣的性質是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實驗可用來測定空氣中的含氧量,在做實驗時,若水的高度沒有達到預期的高度,這可能是由哪些原因引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4)同學們又設計了如下圖所示的方案一和方案二來測定氧氣含量。
[轉載]第二單元復習 <wbr> <wbr>我們周圍的空氣
方案一 方案二
兩個方案的實驗測定結果不同,測定結果比較準確的是方案 ,
原因是 。
15.(09達州)實驗室中,利用下列裝置可以制取某些氣體,請回答下列問題。
[轉載]第二單元復習 <wbr> <wbr>我們周圍的空氣
a b c d e
(1)寫出帶標號的儀器的名稱:① ;② 。
(2)向氣體發生裝置內加入藥品前,應該先進行的操作是 。
(3)實驗室若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選擇的發生裝置是 ;若用e裝置收集氧氣,實驗完畢后的操作是先____________后____________,防止水倒流,炸裂試管。用雙氧水制氧氣的化學方程式為 。
(4)乙炔又稱電石氣,是一種無色、無味、密度比空氣略小,不溶于水的氣體;工業上常用它燃燒產生的高溫來切割和焊接金屬;實驗室用電石(固體)與水反應制取乙炔。你認為制取乙炔應選擇的發生裝置是 ;收集裝置是 。
16. (09山西)通過一年的化學學習,我們知道實驗室中的組裝儀器往往有多種用途。根據下圖所示裝置回答問題。[轉載]第二單元復習 <wbr> <wbr>我們周圍的空氣
(1)圖中a裝置常用于制氧氣,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
除制氧氣外,a裝置還能進行另一個實驗是 。
(2)若用b裝置對氧氣進行干燥,則裝置內放入的藥品是__________。若在b裝置中盛滿水,用排水法收集(瓶口向上)一瓶氧氣,氣體從 端(填字母“a”、“b”)通入。
(3)某同學將實驗室制得的二氧化碳通入裝有澄清石灰水的b裝置,始終未出現渾濁,原因可能
第二單元《我們周圍的空氣》考點歸納 篇2
1、第一個對空氣組成進行探究的化學家:拉瓦錫(第一個用天平進行定量分析)。
2、空氣的成分和組成
空氣成分
o2
n2
co2
稀有氣體
其它氣體和雜質
體積分數
21%
78%
0.03%
0.94%
0.03%
(1)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
a、可燃物要求:足量且產物是固體
b、裝置要求:氣密性良好
c、現象:有大量白煙產生,廣口瓶內液面上升約1/5體積
d、結論:空氣是混合物; o2約占1/5,可支持燃燒;
n2約占4/5,不支持燃燒,也不能燃燒,難溶于水
e、探究: 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裝置漏氣,紅磷量不足,未冷卻完全
②能否用鐵、鋁代替紅磷?不能 原因:鐵、鋁不能在空氣中燃燒
能否用碳、硫代替紅磷?不能 原因:產物是氣體,不能產生壓強差
(2)空氣的污染及防治:對空氣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氣體(co、so2、氮的氧化物)和煙塵等
目前計入空氣污染指數的項目為co、so2、no2、o3和可吸入顆粒物等。
(3)空氣污染的危害、保護:
危害:嚴重損害人體健康,影響作物生長,破壞生態平衡.全球氣候變暖,臭氧層破壞和酸雨等
保護:加強大氣質量監測,改善環境狀況,使用清潔能源,工廠的廢氣經處理過后才能排放,積極植樹、造林、種草等
(4)目前環境污染問題:
臭氧層破壞(氟里昂、氮的氧化物等) 溫室效應(co2、ch4等)
酸雨(no2、so2等) 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等)
6.氧氣
(1)氧氣的化學性質:特有的性質:支持燃燒,供給呼吸
(2)氧氣與下列物質反應現象
物質
現象
碳
在空氣中保持紅熱,在氧氣中發出白光,產生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
磷
產生大量白煙
硫
在空氣中發出微弱的淡藍色火焰,而在氧氣中發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
產生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鎂
發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熱量,生成白色固體
鋁
鐵
劇烈燃燒,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體(fe3o4)
石蠟
在氧氣中燃燒發出白光,瓶壁上有水珠生成,產生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
*鐵、鋁燃燒要在集氣瓶底部放少量水或細砂的目的:防止濺落的高溫熔化物炸裂瓶底
*鐵、鋁在空氣中不可燃燒。
(3)氧氣的制備:
工業制氧氣——分離液態空氣法(原理:氮氣和氧氣的沸點不同 物理變化)
實驗室制氧氣原理 2h2o2 mno2 2h2o + o2↑
2kmno4 △ k2mno4 + mno2 + o2↑
2kclo3mno22kcl+3o2↑
(4)氣體制取與收集裝置的選擇 △
發生裝置:固固加熱型、固液不加熱型 收集裝置:根據物質的密度、溶解性
(5)制取氧氣的操作步驟和注意點(以高錳酸鉀制取氧氣并用排水法收集為例)
a、步驟:連—查—裝—固—點—收—移—熄
b、注意點
①試管口略向下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試管破裂
②藥品平鋪在試管的底部:均勻受熱
③鐵夾夾在離管口約1/3處
④導管應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氣體排出
⑤試管口應放一團棉花:防止高錳酸鉀粉末進入導管
⑥排水法收集時,待氣泡均勻連續冒出時再收集(剛開始排出的是試管中的空氣)
⑦實驗結束時,先移導管再熄滅酒精燈:防止水倒吸引起試管破裂
⑧用排空氣法收集氣體時,導管伸到集氣瓶底部
(6)氧氣的驗滿:用帶火星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
檢驗:用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內
7、催化劑(觸媒):在化學反應中能改變其他物質的化學反應速率,而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在反應前后都沒有發生變化的物質。(一變兩不變)
催化劑在化學反應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8、常見氣體的用途:
①氧氣:供呼吸 (如潛水、醫療急救)
支持燃燒 (如燃料燃燒、煉鋼、氣焊)
②氮氣:惰性保護氣(化性不活潑)、重要原料(硝酸、化肥)、液氮冷凍
③稀有氣體(he、ne、ar、kr、xe等的總稱):
保護氣、電光源(通電發不同顏色的光)、激光技術
9、常見氣體的檢驗方法
①氧氣:帶火星的木條
②二氧化碳:澄清的石灰水
③氫氣:將氣體點燃,用干冷的燒杯罩在火焰上方;
或者,先通過灼熱的氧化銅,再通過無水硫酸銅
9、氧化反應:物質與氧(氧元素)發生的反應。
劇烈氧化:燃燒
緩慢氧化:鐵生銹、人的呼吸、事物腐爛、酒的釀造
共同點:①都是氧化反應 ②都放熱
第二單元《我們周圍的空氣》考點歸納 篇3
空氣作為一種動植物須臾不可缺少的物質,學生已經有所了解,那么它含有哪些成分?這一科學結論的得出經過了怎樣的過程?這些學生是不知道的,所以本節課首先要求學生自己設計實驗說明空氣確實存在,引導學生逐步形成善于觀察生活、善于思考問題的良好習慣。
對于空氣的成分有哪些,老師不是直接給出實驗方案和結論,而是明確提出探究任務和目的,直奔主題,分組討論,讓學生之間相互啟發,體會合作學習的快樂,經過老師設計的情境創設,喚起了學生的探究意識,給學生充分的時間,當學生設計出既科學又可行的方案后,老師及時評價他們方案中的閃光點,肯定其創見,學生在這樣的鼓勵之后,實驗起來更加大膽和細心,當然,最后的結果可能與他們猜想的還是有差距的,這樣討論產生誤差的原因是什么就不用老師的引導和啟發了,學生感到困惑時,自然就產生了探究新問題的欲 望。在這樣不斷修正方案,檢查失誤或誤差的原因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就能形成嚴謹的學風。最后簡介空氣成分發現史,能使學生能意識到科學的發展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從中他們也能感受到自己在實驗中的成功是多么值得欣喜,為他們以后的學習培養了很好的興趣。
第二單元《我們周圍的空氣》考點歸納 篇4
1、第一個對空氣組成進行探究的化學家:拉瓦錫(第一個用天平進行定量分析)。
2、空氣的成分和組成
空氣成分 o2 n2 co2 稀有氣體 其它氣體和雜質
體積分數 21% 78% 0.03% 0.94% 0.03%
(1)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
a、可燃物要求:足量且產物是固體:選擇紅磷
b、裝置要求:氣密性良好
c、現象:有大量白煙產生,廣口瓶內液面上升約1/5體積
d、結論:空氣是混合物; o2約占1/5,可支持燃燒;
n2約占4/5,不支持燃燒,也不能燃燒,難溶于水
e、探究: 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裝置漏氣,紅磷量不足,未冷卻完全
②能否用鐵、鋁代替紅磷?不能 原因:鐵、鋁不能在空氣中燃燒
能否用碳、硫代替紅磷?不能 原因:產物是氣體,不能產生壓強差
(2)空氣的污染及防治:對空氣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氣體(co、so2、氮的氧化物)和煙塵等。目前計入空氣污染指數的項目為co、so2、no2、o3和可吸入顆粒物等。
(3)空氣污染的危害、保護:
危害:嚴重損害人體健康,影響作物生長,破壞生態平衡.全球氣候變暖,臭氧層破壞和酸雨等
保護:加強大氣質量監測,改善環境狀況,使用清潔能源,工廠的廢氣經處理過后才能排放,積極植樹、造林、種草等
(4)目前環境污染問題:
臭氧層破壞(氟里昂、氮的氧化物等) 溫室效應(co2、ch4等)
酸雨(no2、so2等) 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等)
6.氧氣
(1)氧氣的化學性質:特有的性質:支持燃燒,供給呼吸
(2)氧氣與下列物質反應現象
物質 現象
碳 在空氣中保持紅熱,在氧氣中發出白光,產生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
磷 產生大量白煙
硫 在空氣中發出微弱的淡藍色火焰,而在氧氣中發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
產生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鎂 發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熱量,生成白色固體
鋁
鐵 劇烈燃燒,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體(fe3o4)
石蠟 在氧氣中燃燒發出白光,瓶壁上有水珠生成,產生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
*鐵、鋁燃燒要在集氣瓶底部放少量水或細砂的目的:防止濺落的高溫熔化物炸裂瓶底
*鐵、鋁在空氣中不可燃燒。
(3)氧氣的制備:
工業制氧氣——分離液態空氣法(原理:氮氣和氧氣的沸點不同 物理變化)
實驗室制氧氣原理 2h2o2 mno2 2h2o + o2↑
2kmno4 △ k2mno4 + mno2 + o2↑
2kclo3mno22kcl+3o2↑
(4)氣體制取與收集裝置的選擇 △
發生裝置:固固加熱型、固液不加熱型 收集裝置:根據物質的密度、溶解性
(5)制取氧氣的操作步驟和注意點(以高錳酸鉀制取氧氣并用排水法收集為例)
a、步驟:查—裝—定—點—收—移—熄
b、注意點
①試管口略向下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試管破裂
②藥品平鋪在試管的底部:均勻受熱
③鐵夾夾在離管口約1/3處
④導管應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氣體排出
⑤試管口應放一團棉花:防止高錳酸鉀粉末進入導管
⑥排水法收集時,待氣泡均勻連續冒出時再收集(剛開始排出的是試管中的空氣)
⑦實驗結束時,先移導管再熄滅酒精燈:防止水倒吸引起試管破裂
⑧用排空氣法收集氣體時,導管伸到集氣瓶底部
(6)氧氣的驗滿:用帶火星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
檢驗:用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內
7、催化劑(觸媒):在化學反應中能改變其他物質的化學反應速率,而本身的質量和化學
性質在反應前后都沒有發生變化的物質。(一變兩不變)
催化劑在化學反應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8、常見氣體的用途:
①氧氣: 供呼吸 (如潛水、醫療急救)
支持燃燒 (如燃料燃燒、煉鋼、氣焊)
②氮氣:惰性保護氣(化性不活潑)、重要原料(硝酸、化肥)、液氮冷凍
③稀有氣體(he、ne、ar、kr、xe等的總稱):
保護氣、電光源(通電發不同顏色的光)、激光技術
9、常見氣體的檢驗方法
①氧氣:帶火星的木條
②二氧化碳:澄清的石灰水
③氫氣:將氣體點燃,用干冷的燒杯罩在火焰上方;
或者,先通過灼熱的氧化銅,再通過無水硫酸銅
9、氧化反應:物質與氧(氧元素)發生的化學反應。
劇烈氧化:燃燒
緩慢氧化:鐵生銹、人的呼吸、事物腐爛、酒的釀造
共同點:①都是氧化反應 ②都放熱
第二單元《我們周圍的空氣》考點歸納 篇5
由于空氣無法直接觀察,學生對空氣的原有認識相對是較少的,這些將造成空氣的教學有相當難度。
空氣的存在,需要學生用相關的證據來證實。由于空氣無法直接進行觀察,所以學生需要借助其他媒介進行間接觀察。證明空氣的存在,才可能在此基礎上展開對空氣特征的認識活動。空氣這部分內容較以前有了更加充分的設計。這一課從說說自己的認識開始,到捕捉空氣并觀察空氣,再到比較水和空氣的異同。沒有像以前在有關空氣的特征上追根揪底,搞不靈清。所以,這節課的氣氛非常輕松!有了前面對水的認識,通過比較,學生能夠輕松的建立對空氣的認識。這節課的幾個活動設計雖然很簡單,但學生興趣極高。特別是捕捉并感受空氣以及畫風這個活動。
在講解空氣的特點時往往會出現一個問題,就是空氣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在后面又會講到風是空氣流動形成的,這里學生會問:既然是摸不著的,那為什么電扇在吹的時候能感覺到風,既然感覺到了風也應該是能感覺到空氣,也就能摸到空氣。
這里就需要嚴謹的科學態度,在跟學生解釋空氣的特點就要特別講明:空氣直接觸摸不著,但是可以通過間接進行感受。
第二單元《我們周圍的空氣》考點歸納 篇6
(一)
空氣這部分內容較以前有了更加充分的設計。這一課從談談你認識的空氣開始,到捕捉空氣并觀察空氣,再到比較水和空氣的異同。沒有像以前在有關空氣的特征上追根揪底,搞不靈清。所以,這節課的氣氛非常輕松!有了前面對水的認識,通過比較,學生能夠輕松的建立對空氣的認識。這節課的幾個活動設計雖然很簡單,但學生興趣極高。特別是捕捉并感受空氣以及畫風這個活動。
(二)
在講解空氣的特點時往往會出現一個問題,就是空氣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在后面又會講到風是空氣流動形成的,這里學生會問:既然是摸不著的,那為什么電扇在吹的時候能感覺到風,既然感覺到了風也應該是能感覺到空氣,也就能摸到空氣。
這里就需要嚴謹的科學態度,在跟學生解釋空氣的特點就要特別講明:空氣直接觸摸不著,但是可以通過間接進行感受。
第二單元《我們周圍的空氣》考點歸納 篇7
這節課主要講的是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以及空氣中各種成分的含量。本課有成功之處,也有失敗之處。課后認真總結與反思,發現自己的語言、教學組織等一些方面還存在著不足,今后一定要查漏補缺,力求讓自己的教學水平有進一步的提高。
通過紅磷的燃燒來探究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在課堂上做實驗時,造成了實驗現象的偏差,對教學效果造成大的影響。這也是在一節化學課堂上一個應注意的問題。本節課,通過實驗證實空氣確實存在我們身邊,定量探究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分析得出空氣的成分及其含量。我們平時總在埋怨現在的學生不會提問、不會思考、不會探究,更別說什么創新。然而我們是否反思一下,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在自己的課堂上學生有多少提問與思考的火花被教師消滅在萌芽中?有多少探究與創新的欲 望沒有得到教師的支持而無法延伸?在以前的教學中,學生提出“空氣中不支持燃燒的氣體是什么?”等問題,因這不是教師預設的知識而打消學生的探究意識,我直接給出答案。反思一下自己的行為,通過應用知識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一教學要求,我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并沒有真正予以落實,更沒有引發學生繼續思考、繼續提問。在以后教學中,我要關注學生提出的問題,很好地抓住學生提出的熱點問題,并以此為契機,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順著學生的思路進一步引導學生進行再次發現問題、再次提出問題,并通過學生積極探索,讓學生能夠在探索過程中解決問題、獲得知識,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
教學實驗表明,任何創新都源于問題。因此,讓學生帶著問題學習不失為一種好的教學方法。凡事多問幾個為什么,勤于思考,讓問題走進課堂,強化問題意識,有很多時候不是學生不會提問題,而是教師不會引導學生去想問題,去提問題。教師要精心設計教學環節,善于創設情境,設置懸念,為學生營造一個寬松、和諧、民主、平等和具有科學氣息的學習環境,這樣學生才敢想、敢問大膽質疑、暢所欲言。
第二單元《我們周圍的空氣》考點歸納 篇8
我作為一個年輕教師一直在不斷地學習與思考應該如何上好每一節課,我們應該從學生出發,應該以學生為重點,教會孩子們如何學,如何做,如何真正地掌握知識點,從被動的學習演變成主動地學習。本周講課空氣這一節課的內容,叫我感受頗深,多位老教師的指正叫我受益匪淺,下面是我的課后思想總結。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有的生活常識的基礎知識上進行探討的,人類離不開空氣,空氣又是人類生存的最寶貴的自然資源,那么空氣的成分有哪些呢?我們如何來驗證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呢?一系列問題進行探討,展開本節課的重點內容。下面是我對本節課的幾點認識。
(一)、從學生出發設計教學活動
本節課以學生的興趣需要作為設計教學活動的出發點。上課伊始通過欣賞美麗的風景,把學生不知不覺地帶到了本節課的研究任務上。抓住學生好玩愛動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整節課以輕松地探究形式教學生自己去探討研究氧氣的體積含量。并且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自己去想,自己去思考,去探究實驗的原理與成功的必要條件。
(二)、以學生為中心展開實驗探究。
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之中要以學生為重點展開實驗探究,應該在學生原有的`基礎知識上進行拓展,同時對學生的觀察能力、思考能力逐步培養,是學生自己樂于學,樂于動手。
同時學生的猜想,直接影響他們探究的方向和目的。因此,應該重視學生的猜想,而且要時刻關注學生提出的問題,對于他們提出的疑點應給與解釋,正確的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并作出探究。
(三)、賞識學生
在整個教學環節中,應該多多的鼓勵學生動手動腦,還更應該鼓勵學生大膽的發言,讓學生說出自己的看法,自己的想法。同時作為一個老師,應該及時的處理學生的疑惑并且認識到初學者的思維方式,更應該去了解學生的想法,去解答他們的不懂點,疑惑點。對于學生回答問題之后應該給予鼓勵不能給予否定的態度,應該委婉的告訴學生如果這么做是不是就會好一點呢?用這樣的語言既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同時又會給學生增加探索的信心。
通過這節課的講解是我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之處,作為一個年輕的教師,應該多多的以學生為中心,帶著學生從他們的出發點去思考問題,更應該積極向老教師學習,注意講課的方式方法,多注意語言的運用,更應該注意現階段的學生的已有知識和新知的聯系與應用。在講解知識點的同時不要求多爾要求精,不要求繁而要求懂,做到學生對知識的簡單明確,之后再進行能力提升。最后達到知識的應用與升華。本節課叫我再一次的成長,再一次的得到了鍛煉。我會在今后的教學道路上更加的努力的學習,讓自己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
第二單元《我們周圍的空氣》考點歸納 篇9
首先回顧一下我上課的思路,本節課共有三個大環節:
1、讓學生談以前對于空氣的認識和了解,完成氣泡圖的填寫;
2、學生想出多種證據證明空氣確實存在于塑料袋中;
3、空氣和水的比較,完成維恩圖的填寫。
在第一個環節,讓學生談對空氣的認識和了解時,由于我給的時間少,對于學生的知識基礎了解不夠,本來以為學生能夠填寫出來,結果匯報時學生都不愿意舉手,對于空氣是什么樣的、空氣的成分、與動植物的關系等幾個地方填寫出來后,其他的兩個空填不出來,在這里我應該引領學生共同完成氣泡圖,并注意各氣泡之間的內在聯系,結果太不沉著,缺乏隨機處理課堂的靈活性,把這個氣泡圖空著就進行下一個環節了。
第二個環節讓學生捕捉空氣進而證明空氣存在,這個環節中為了讓學生知道證據可以是感覺到的,也可以是看到的,我特意設計了一個課件提示大家,感覺到什么,看到了什么能證明塑料袋中確實存在空氣,并提醒大家實驗中注意合作交流,注意了實驗品質的培養。在實驗中學生充分動手了,但是我的目標指向不明確,致使這個環節的有效性降低了。很多學生都在動手做游戲了,拿著塑料袋玩或者在水里兜水玩,把找證據拋在腦后了,雖然也找到了幾個證據,但我感覺這里我的調控能力太差,放手讓學生去探究去發現應該有度,我沒有控制好,學生在玩得時候都很有興致,但是一回答問題就都沉默了,除了反復的那幾個組長在回答問題,其他同學的參與度很低,這也是這節課一個很失敗的地方。
第三個環節比較空氣和水時,為了讓學生明白,空氣雖然看不見,但是它可以通過一些現象,借助很多事物知道它在流動,我每個小組準備了不同的東西,香水瓶、香、風車、扇子、泡泡器,讓學生通過動手知道這些東西在使用的過程中都能感覺到風或看到一些現象,從而知道空氣在流動。同時也和生活聯系起來,解釋了生活中的很多現象。噴灑殺蟲劑、空調暖氣的使用等都與空氣流動有關,借助課件展示風的利用(發電),風的危害等,這里我本想進行知識的拓展,可是又太過充分了,這個環節的時間過長,致使后面的填寫維恩圖環節沒有了時間,只能留作課下去作,可是課下的效果與課上的效果相去甚遠。教材的處理和時間的分配上都不太合理。
有效課堂的設計體現在:
1、導課時,由學生憋氣的游戲,讓學生知道我們周圍有空氣,揭示課題的同時,也讓學生認識到空氣對于我們的重要性,為下面填寫氣泡圖做了鋪墊。認為這樣設計既簡潔又利落,但是,實際的`效果與想象的存在差距。
2、實驗材料的準備。證明空氣確實存在于塑料袋中這個環節,準備了大頭針、細線和水,期望學生能動手想出更多的證據。怎樣知道空氣在流動環節,準備了多種多樣的東西,每個小組一種,讓學生感知空氣的流動,這樣既有了親身體會又舉出了多種現象,認為能節約時間,可是實際教學過程中處理不當,費時較多。
3、課堂上注意了學生語言表達和實驗中的合作交流,時時注意了學生了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