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常見的酸和堿(B案第一課時)
第二板塊:幾種常見的酸
學生真情感受熟悉的物質
第一組物質:鹽酸、硫酸、硝酸。
要求同學們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但不能嘗。
第二組物質:食醋、蘋果、檸檬、橘子、山楂片、泡菜等。
要求同學們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嘗一嘗。
探究幾種常見的酸
教師要求學生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積累,自學p50頁內容,自我提問、自主探究,再匯報自己的理解和新發現。
學生講述自學的教材內容,概括學習方法,補充新發現:
學生表現出兩個亮點:
(1)自我提問、自主探究用表格展示內容:
自我提問
的問題
自主探
究結論
(2)概括學習方法和對教材的建設性意見:
①記憶酸的物理性質時可用概括性的字表達理解知識的步驟。如“色、態、味、沸、密等”;
②第一張表的下面要補“保存方法”這一內容,因為酸是危險品,是必須注意的內容;
③第二張表格右邊應加“我們已經知道的知識”,這樣就可以把原有的知識和現在的新知識結合。
第三板塊:濃硫酸的腐蝕性
課件展示:酸在工農業生活中廣泛應用給人們帶來許多方便,再展示濃硫酸傷人后皮膚照片、清華大學某學生用濃硫酸到動物園驗證狗熊是“聰明”還是“笨”的事件、酸使工廠設備加快腐蝕等畫面。
觀后教師評述:濃硫酸有強烈的腐蝕性,用時一定要注意安全。我們做實驗時不掌握好濃硫酸的這一“個性”,很可能就被腐蝕皮膚、衣服等。
教師做游戲實驗:用一支新毛筆蘸濃硫酸在宣紙上寫“濃硫酸的吸水性”。請同學們幫助講解這一游戲的原理。
學生講解:多個學生爭先恐后上臺講解,突出強調了“原來濃硫酸的腐蝕的原因就是它的脫水性造成的”。
教師擴展引導:其實,除了濃硫酸有強烈腐蝕性之外,其他的酸也都有一定的腐蝕性,例如在有酸時,鐵銹蝕會快多了。所以我們要全面掌握它們的性質,合理地利用它們。怎樣稀釋濃硫酸?請學生再從兩方面收集、整理信息。其一:教材中告訴我們什么?其二:觀察下一段課件內容。
學生收集、整理信息:看書、課件展示稀釋濃硫酸方法不當導致危害的畫面;規范操作稀釋濃硫酸的步驟畫面。
師生互動實驗:教師先分步演示,要求學生觀察、感知后探究出原因。教師先演示實驗10\|4,第一步:向小燒杯中傾倒20毫升水,再沿燒杯內壁注入10毫升濃硫酸,此時不攪拌;第二步:學生近距離觀看無色液體分為兩層,分析討論原因;第三步:邊攪拌混合液邊讓同學們摸燒杯的外壁。
學生探究結果:
探究知識類別探究結果稀釋濃硫酸不正確操作的后果導致傷人或腐蝕物品。不慎將濃硫酸沾到皮膚或衣服上后的正確處理方法立即用大量水沖洗,對于皮膚還要盡快到醫院治療。濃硫酸具有腐蝕性的原因在于它的脫水性。稀釋濃硫酸正確的操作方法(見“師生互動實驗”)
啟示
我們不斷要學會安全使用酸的方法,更應該具備一個安全的“大腦”,這就是社會責任感。要珍愛生命,關心他人的健康,在實驗室里千萬不能用酸和同學開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