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常見的酸和堿(B案第一課時)
第四板塊:小結
教師引導:這一節課主要是同學們根據不同材料和實驗自己探究出來的,我們學到了一系列的知識,也學會了很多方法,同時也明白了不少道理。知識、方法、道理就像我們到旅游區去各種景點一樣,我們是從哪里走進的,又是從哪里出來的?現在請大家畫一張探究旅游的“導游圖”,然后來比較看誰的“導游圖”更明了、更科學。
用擬人化的手法展示物質,通過人物的活動表示物質間的反應,形象且生動,充分讓學生自主活動探究,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形式有其原創性。
大膽嘗試突破,教師還引入中性溶液,突破了書本的禁錮,又可以對比學習知識,讓知識結構完整、清晰;課件風趣、直觀,將學生的知識、能力很自然地得到了一次升華,又便于學生記憶,值得借鑒。
小塊知識點也能反映出認知規律。本塊教師采用了“發現提出問題──實驗探究──得出結論──嘗試應用”的認知規律學習指示劑, 并用它來認知酸堿,層層遞進,一氣呵成,既讓學生掌握了知識,又潛移默化培養了學生的學習方法,知識和技能雙豐收。
教師引導學生從實物鑒別入手,調動學生的智慧,學生看、摸、聞、嘗等感性活動,再提問引起學生理性思考,由感性知識自然上升,過渡到理性知識,課堂氣氛活躍而又不膚淺,寓教于樂。學生自我提問、自主探究中的表格內容,反映出他們的自學的深度和廣度,也表現出他們在探究中有意識地注意創造好的學習方法。學生所述的三個問題,其中一條是總結自己的學習方法,有兩條是對教材提出的建設性意見,很有創見性,它證明學生的思維只有真實進入探究后才會爆發出最大的創造力。
濃硫酸的腐蝕性雖然是一個較危險的實驗,但教師并不是個人包辦,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教師通過多種途徑和方法,讓學生充分地參與,深刻地感受。從學生探究結果看出,學生是主動吸取基礎知識與技能,從“啟示”分析,他們從濃硫酸的腐蝕性中認識到生命的脆弱、生命的可貴,同時也感受悟出任何事物都有有利和有害的兩面性,培養了學生辯證思維的方法。
教師的小結是一個智慧的亮點,教師的小結不是重復已有的知識點和技能,而是抓住知識、方法和明確的道理“三維目標”來全面整合所學習的內容,小結的形式采用的是畫“導游圖”的形式,它讓學生感到耳目一新。
學生畫探究“導游圖”:學生分組“畫圖”,形成多種小結方式。下面展示一組學生的“導游圖”:
點評:湖北省當陽市教研室 朱吉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