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定量認識化學變化
教學過程:
[引入]前面我們學習了質量守恒定律,質量守恒定律的內容是什么?為什么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總和必然相等?化學上有沒有一種式子,既能表示反應物和生成物又能反映質量守恒這一特點呢?
[演示] “木炭在氧氣中燃燒”并檢驗二氧化碳生成的實驗。
學生觀察并組織討論:(1)該反應遵守質量守恒定律嗎?
(2)用文字表達式表示此化學反應。
引導學生在文字表達式的基礎上,用化學式表示該化學反應并把箭頭改成等號,稱之為化學方程式。
1.化學方程式
概念:用化學式來表示化學反應的式子。
點燃
木炭在氧氣中燃燒: c+02====== co2
那么化學方程式的寫法是不是只要把反應物和生成物都用化學式來表示就可以了呢?請看以下反應:如“氯酸鉀受熱分解”反應:
催化劑
kclo3========== kcl+02
加熱
能不能稱作化學方程式?怎樣才能使它成為符合質量守恒定律的化學方程式呢?
2.化學方程式的書寫方法
[活動與探究]組織學生討論:(1)書寫化學方程式必須遵守哪些原則?
(2)具體書寫步驟是怎樣的?
書寫化學方程式要遵守兩個原則:①是必須以客觀事實為基礎;②是遵守質量守恒定律。
書寫步驟:①根據實驗事實寫出反應物和生成物的化學式; ②配平化學方程式;
③注明化學反應發生的條件并標明“↑”、“↓”。
(說明“△”、“↑”、“↓”等符號表示的意義。)
[教師活動] 以“磷在氧氣中燃燒生成五氧化二磷”為例,用“最小公倍數配平法”,講清書寫原則及配平方法。
[學生活動] 學生練習配平、討論分析出現的錯誤及注意事項。
①什么是化學方程式的配平?
②用最小公倍數配平法的步驟。 ·
③為什么說質量守恒定律是書寫化學方程式的理論基礎?
3.化學方程式的含義和讀法
[教師活動] 結合氯酸鉀分解反應講述化學方程式表示的質和量的意義及讀法(說明“+”和“二”表示的意義)。
△
kclo3 ========== 2kcl + 302↑
2(39+35.5+3×16) 2(39+35.5) 3×16×2
=245 =149 =96
從質的含義讀作:“氯酸鉀在二氧化錳作催化劑的條件下加熱生成氯化鉀和氧氣。”
從量的含義讀作:“每245份質量的氯酸鉀在用二氧化錳作催化劑條件下加熱生成149份質量的氯化鉀和96份質量的氧氣”。
[學生活動] 學生練習,相鄰座位同學相互練習讀法。
[教師活動] 簡單介紹奇數配偶法和觀察法配平方法。
[目的意圖] 培養學生按照化學的含義去理解和讀寫化學方程式。
[總結、擴展]
化學方程式的書寫: 左寫反應物,右寫生成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