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教案
《空氣》教學設計
武漢市武鋼六中 鄭秀芳
指導教師:武漢市教育科學研究院 王玲莉
一、 設計意圖
9年級學生對空氣并不陌生,在小學的自然課上就已經了解了空氣的有關知識,但不夠準確。在還沒有接觸到壓強方面知識的情況下,學生理解燃燒紅磷法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原理有一定的困難。為此,本節課將教學重點和難點定位在探究測定空氣成分的方法上。通過實驗,讓學生知道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的方法,初步理解空氣中氧氣含量測定的實驗原理,教學設計也是為突破這一難點展開。
二、教案
課 題
空 氣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了解空氣主要由氮氣、氧氣、稀有氣體和二氧化碳等組成,并知道其主要用途;通過實驗,知道空氣中氧氣的含量。
過程與方法:
通過感受膠頭滴管吸水實驗,初步理解空氣中氧氣含量測定的實驗原理,知道氣體體積的測定的一般方法。通過對“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實驗的設計,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精神,
情感態度、價值觀:
在自主設計實驗探究的過程中,體驗探究的樂趣,保持和增強對生活中和自然界中科學現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學習化學的興趣。
重 點
學生自主設計實驗,探究空氣中o2的體積分數。
難 點
初步理解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原理。
教學方法
基于小組合作學習的實驗探究。
儀器藥品
集氣瓶、燒杯、玻璃管、橡皮軟管、彈簧夾、燃燒匙、橡皮塞、膠頭滴管、酒精燈、
水槽 、火柴。
紅磷、蠟燭。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小實驗:將燒杯倒扣入水中
活動:展示一個燒杯,并將其倒扣入水中。
設置問題情景:燒杯里有什么物質?
水為什么不能充滿整個的燒杯?
思考
回答:燒杯是空的
回答:因為燒杯里有空氣。
讓學生意識到空氣的存在,初步認識到空氣會產生壓力,同時引入新課。
回顧:空氣的成分
組織討論:你們知道空氣中含有哪些物質嗎?這些物質在空氣中的體積分數分別是多少?
提問:在這些氣體中哪種氣體與我們生命活動聯系最緊密?如何證明它的存在?
根據以前學過的有關知識和生活經驗,討論、交流。
回答:氧氣。供給呼吸,支持燃燒。
了解空氣與人類生活的緊密聯系。
知道空氣主要成分。
培養學生表達交流能力。
為用燃燒法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實驗做鋪墊。
小比賽:用膠頭滴管吸水
提供:小燒杯、膠頭滴管,水。
組織活動:看誰吸入的水多。
提出問題并組織討論:
1、 怎樣才能吸入更多的水?
2、 每次吸入水的體積都相同嗎?
3、 吸入水的體積與擠壓出的空氣有什么關系?
做一做,比一比。
討論,集體交流。歸納小結,形成共識,得到啟示。
由一個簡單的小實驗激發學生興趣。
感受空氣占據一定的空間?諝鈺a生壓力,把水壓進膠頭滴管。為測定一定容器內空氣中氧氣的體積的實驗打下基礎。
探究活動:設計實驗,用燃燒法測空氣中氧氣的含量
1、 設置問題情景:氧氣的體積分數是多少,能不能用類似膠頭滴管吸水方式測定氧氣的含量呢?
2、 組織學生設計實驗方案。
3、 組織學生分組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