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單元 酸和堿(人教九下)
教材延伸①活動探究(1)表格中應加一些生活可作指示劑的物質做對比實驗,這樣感性認識會更豐富,理性知識與感性知識結合更緊密。在(1)的表格下面對應兩種指示劑加“規律性認識”,有利于小結、系統認識知識。②在除銹這一塊應補充一點,“用物理方法也可以除銹”,這樣使學生認識在不同的場合或要求下可使用不同的除銹方法。教學設計環節一:慧眼識酸教師:實驗桌上有未貼標簽的稀鹽酸和nacl溶液,請同學們通過實驗驗證后給它們貼上標簽,注意實驗安全。學生:(探究活動1)①滴加石蕊溶液;②將紫甘藍剪成細絲浸泡;③放入潔凈小鐵釘觀察實驗現象。教師:我們按“安全、科學、簡便、明顯”的原則,來評價同學們的方案。方案①最優,方案③次之,方案②第三。學生:(對教師提問)能否用酚酞溶液來區別?教師:(將矛盾交給其他同學)哪些同學能解答這一問題?學生:不能!酚酞溶液遇酸和中性的nacl溶液都不變色。教師:我今天還準備了其他一些新鮮蔬菜、鮮花等含指示劑的材料,請同學們自己設計各種實驗,進一步探究“認識酸的方法”。學生:(探究活動2:設計近二十種實驗,并在教材表中補充表格內容填寫實驗報告)花的種類花汁在酒精中的顏色花汁在稀鹽酸中的顏色花汁在稀硫酸中的顏色玫瑰粉紅色粉紅色粉紅色萬壽菊黃色黃色黃色大紅花粉紅色橙色橙色教師:同學們的創造力都很強,如果我們要檢驗某種物質是否是酸,手頭又沒有石蕊溶液的情況下,就可以用上述方法。教師:結合探究活動1和探究活動2的體會,思考稀鹽酸中的什么成分使石蕊溶液變紅?學生:石蕊溶液本身含有水,因此不是水的作用;nacl溶液中有cl-,而nacl溶液不能使石蕊溶液變紅,那么也不是cl-的作用;應該是酸中的h+使石蕊溶液變紅。教師:(教師從知識的角度及時提升方法)同學們分析正確,而且我們做出這些結論時用到的就是推理方法。請同學們再用我們已經探索出來的方法去認識我們所知道的其他酸是否也具有這些性質。學生:(學生探究活動3)用稀醋酸、稀硝酸做正面證明;用na2so4溶液等非酸溶液做反面證明。點評:教師通過三個探究活動將學生的思維活動由認識知識到認識方法,由書本知識拓展到課外知識,三個活動層次逐漸深化,學生的個性得到最大的張揚,學生的學習興趣保持在興奮狀態,學習效果是可想而知的。環節二:猜它是誰教師:(設置游戲場景,有四個金屬王國的“潛水運動員”要比賽潛水時間)學生分別裝稀鹽酸、稀硫酸設置“游泳池”。學生用肢體語言、表情、聲音等表現比賽的過程,同組學生在紙上寫出“運動員姓名”(金屬名稱)和潛水時的變化(化學方程式)。學生:(此時游戲化)各組學生用桌上的藥品做實驗,通過觀察實驗現象后討論結論,并商量“表演方法”。各組學生的表演形式不一樣。現舉一組學生表演例子:運動員肢體語言表情變化名次銅搖晃、抖腿冷笑無氣體產生1鐵聳肩、腿顫皺眉、抽冷氣fe+h2so4=feso4+h2↑2鋅渾身亂晃呲牙咧嘴zn+h2so4=znso4+h2↑3鎂雙手緊掐頸部翻白眼mg+h2so4=mgso4+h2↑4排名次的理由是:鎂反應最快,在酸中呆的時間最短,名次最后;銅不反應,應得冠軍。教師:請同學們總結酸的化學性質,還要小結原因。